因为关于礼来的财报点评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所以我这边只补充一些重点,就不再复述具体的业绩了。
首先,今年公司的新一代减肥药数据读出的催化剂相对较少,大量的数据将会在明年开始陆续公布,所以 please be patient。从明年中开始,大约有9个口服药orforglipron的3期数据要陆续读出。3靶R药2026年开始读出,有一个特色的适应症-关节炎(机制么,应该是消炎+减重/减轻关节负担)。
5月,公司又额外投入了53亿扩一个新厂的产能,这个厂合计投了90亿。如果从2020年开始算的话,公司在减肥药上投入的产能合计180亿美元。所以根本不用担心需求不够了..... 因为这还没算上那些和礼来合作的CDMO公司自己增加的产能。
公司北卡的那个厂基本上要搞好了,2024年底启动生产。如果算上生产时间+inventory+logistics,估摸着2025Q2开始业绩会有很大的提升(我猜的)。不管怎么说,25年绝对是业绩STEP UP HUGE的一年。
此外,诺和和礼来都有表示过,现在以及未来,还会有陆续断货的情况,毕竟市场依旧处于需求>供给的阶段。
关于产能和销售额之间的时间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季度生产多少就能在当季度卖多少。公司和多家分销商,whole saler什么的签订了合约,因此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先囤一段时间,以保证对每家合作方都能在合约规定的时间供应出规定的量。同时,wholesaler为了保证对市场的供应能够持续稳健,所以他们自己也需要先囤一囤货。而且对于多肽药来说,这整个过程都需要“冷藏”,就会更麻烦一些。具体操作、时间我也不是很清楚(没在药企干过这个)。总而言之,因为这些复杂的流程,以及其他的很多原因,业绩的提升必定滞后于产能,时间不会很短。
多剂量笔(就跟咱们国内Ozempic一样的那种笔,注射一次后,盖上盖子,放回冰箱,下次再用)也快要在美国上市了,理论上可以成倍数提高产能。
公司应该是搞了个2代小分子GLP-1,好像是专门为其他的一些适应症开发的。双靶也在开发下一代,是更长效的月制剂。
看这样子公司应该还想做口服的小分子GIP:
纽约时报上一篇8/6的文章讲述了当前美国有很多人过量使用compound GLP-1,对,就是Hims&Hers那种。因为那种药并不是用的正品那种固定计量笔,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怎么调到合适的剂量,一不小心就打多了,然后吐成翔。
公司抨击说那些厂家生产的T药很多都没有清除杂质污染,甚至还有一些含有细菌。
昨天看了一张E药经理人发的图,看这个中国区的收入比例,感觉礼来有点缺乏存在感......T药上了之后么,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判断未来的事。我认为要不要把国内这块做起来其实全看公司自己的意愿,而非受制于市场,特别是在评估过定价、竞争格局之后。虽然T药肯定是个明星产品,但在国内的定价、竞争格局确实比美国差很多。
展开讲讲....
因为中国大部分想减肥的人(注意,这里说的不是临床意义上的肥胖患者,而是普罗大众)大多没那么胖,可能用那种一年减肥十几%的药,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另外,美国只有诺和一个竞争对手,到了中国,就有某东、某锦鲤、某达(他们需要分成吗?没研究过这公司)、各种类似药,follower等等。以及,诺和在中国的存在感明显比礼来强很多。然后,现在正是产能吃紧的时候,礼来到底要拿出%多少的产能供应这个定价只能达到美国1/7的市场?
反正上面说的这几点并不是说礼来不看好这块市场,而是他们需要把这些factor都考虑到一个模型中,算算怎么弄才能利益最大化,然后再决定在我们这边要放多大的推广力度。(我不是教礼来做事,我是猜测他们也许会这么去考虑)
最后,AD药Kisunla(donanemab)批了,上市定价为每半年疗程1.25万,按年费用算的话其实和Leqembi差不多。但是.....
但是礼来主打一个用妙招帮医保“省钱”。Kisunla的说明书上写着Ab斑块消除后可以停药,而Leqembi没有这个选择。这不就是妥妥地向Medicare表衷心、show诚意嘛?礼来真的是个老666666......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