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 | George Sen/刘烨揭示转录因子ZNF750协同LSD1/KDM1A抑制皮肤表面炎症的分子机制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外层的器官,通过形成物理屏障和免疫感应来不断地对环境做出反应并对病原体进行防御。 皮肤的物理屏障由角质层组成,角质层是位于基底层的表皮干细胞和祖细胞分化形成的,这些角质形成细胞离开基底层,退出细胞周期,经历不同的分化阶段,最终到达皮肤的最外层形成分化状态的角质层。 除了形成物理屏障外,角质形成细胞还充当免疫传感器的角色,通过表达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 ,如toll样受体 (TLRs) 和视黄酸诱导基因-1 (RIG-1) 样受体对来自外部环境或组织损伤的病原体作出反应。
BioArt
Neuron | 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LSD与多巴胺受体D1R的结合和动态调控药理机制
该研究通过解析致幻剂LSD在其靶点多巴胺D1受体(D1R)的结构,结合系统性的药理学研究,阐明了LSD在不同靶点中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信号转导产生的影响。 此外,该研究还以D1R为模型证明了G蛋白对受体的稳定作用不仅作用于胞内侧高度动态的TM6和TM5还作用于胞外侧高度动态ECL2区域,这些稳定作用进一步影响LSD结合受体的动力学特征。 在世界许多早期文明中,巫师及古代宗教通过使用致幻剂使人产生强烈幻觉,从而控制信众,其使用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