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学》:刘万里与合作者揭示IgG1进化及其在抵御病原体中的作用 | 专家点评
通过 整合分析现代人古代个体的遗传学数据和已经灭绝的古智人DNA数据,研究揭示该变异体最早出现在抗体编码基因的人种(古智人和现代人)是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古智人,且可能与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Svante Pääbo发现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尼安德特古智人(Vindija个体)最直接相关。 刘万里教授同时为2019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获奖者。 环境中的有害生物(包含各类病原体,毒蛇和毒蘑菇等动植物毒素)是人类进化中选择压力的主要来源。
学术经纬
专家点评Nature Immunology丨刘万里与合作者揭示IgG1抗体分子进化及其在抵御病原体和塑造人类环境适应中的作用
这项研究 发现人类记忆性B细胞所主要使用的IgG1型抗原受体 (IgG1-BCR) 膜联重链的胞内信号转导区ITT-Tyr下游正五位的G396R变异体 (rs117518546,IgG1-G396R) 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为主的周边地区人群呈现超高频分布,并能增强针对危险致命生物的IgG1型抗体防护反应。 共整合分析现代人古代个体的遗传学数据和已经灭绝的古智人DNA数据,揭示 该变异体最早出现在抗体编码基因组的人种 (古智人和现代人) 是五万年前的尼安德特古智人 ,且可能与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Svante Pääbo发现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尼安德特古智人 (Vindija个体) 最直接相关。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来自环境的选择压力如何在万年时空中塑造人群遗传结构,以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如何通过调控记忆性B细胞抗原受体IgG1-BCR的跨膜信号转导,来增强人类抵御病原体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
Bio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