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冠心病主要治疗方式是植入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但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限制血管适应性重塑、导致慢性炎症、加重患者心理负担等。药物球囊通过在血管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可避免支架植入,但该方法在新发冠心病中的应用尚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支持,其可行性亟需证实。
9月2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新研究成果《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对比直接支架植入治疗新发冠状动脉病变:一项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性试验(REC-CAGEFREE I研究)》在伦敦召开的欧洲心脏大会主会场公布。国际Top 1医学期刊《柳叶刀》同期发布了该研究全文。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陶凌教授为该论文第一通讯作者,高超教授为第一作者。爱尔兰高威大学Serruy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何兴强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欧阳繁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志辉教授分别为共同第一作者。
REC-CAGEFREE I是全球首个验证药物球囊在新发冠心病患者(所有血管大小)中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也是首个由我国团队设计、领衔完成,验证我国原创心血管植入器械,被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认可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由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牵头,在全国43个研究中心开展,纳入了2272例新发、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患者随机接受药物球囊结合补救支架植入或直接支架植入。研究结果发现,药物球囊虽避免了血管内金属植入,但相比支架,未能达成非劣效性,发生了更多的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药物球囊与支架的效果与冠脉血管大小密切相关。在占一半病变类型的小血管病变中(血管直径小于3.0毫米),药物球囊的效果与支架类似;在大血管病变中,支架仍具有一定优势。
欧洲心脏大会邀请的国际心血管专家一致认为,REC-CAGEFREE I结果的公布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将极大程度改写现有冠心病治疗指南。研究结果证实,冠心病的治疗,在大血管病变中药物球囊不能常规替代支架;而在小血管中,药物球囊可安全有效地作为支架的替代治疗方式,避免植入支架。
研究主要终点血管直径亚组
在陶凌教授、高超教授带领下,课题组深耕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近5年来,团队开展了REC-CAGEFREE系列、REC-RECORD系列、REC-CHIP系列、REC-SAFE系列、REC-TAVR系列共5大系列,10余项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先后在Lancet、EHJ、Circulation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未来,团队将持续聚焦临床研究,一方面,力争产出更多突破性成果,为推动团队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不懈努力;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打通实验室-临床前-临床研究的转化全链条,推进原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新产品、新策略,新方案。
主办 | 空军军医大学政治工作处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