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核医学科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植入中心利用CT引导下第三代(微纳刀)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了消融治疗,为肝癌、肝内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肿瘤精准局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患者刘西(化名)在3年前确诊了肝癌,在外院接受手术后,复诊中发现肝部出现结节,被诊断为肝癌复发。6月下旬,在家人的带领下,他来到西南医院就诊。
“接诊患者后,我们对他进行了检查,发现他符合手术条件。”黄学全教授介绍,考虑到多次消融对肝功能影响较大,且复发部位毗邻胆管,经过多方讨论后,救治团队决定利用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为其进行消融治疗。
不可逆电穿孔属于我国原创开发技术,是目前肿瘤消融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压电脉冲对细胞膜上打出纳米级不可逆孔隙,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区别于传统冷热消融技术,具有选择性消融等优势,在有效消融肿瘤的同时不易损伤血管、胆管、神经等重要结构,适用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冷热消融可能出现的消融不足或消融过度的情况。
“这项技术之前多在北上广等地使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开展。”寇恂主治医师介绍,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微纳刀),扩大了应用范围,涵盖更多类型的实体肿瘤,比如肝癌、肺癌、胆管癌以及胰腺癌等,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向右滑动
在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后,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由黄学全教授主刀,手术过程中,救治团队根据病灶位置及大小,在CT引导下,先后插入脉冲消融电极针2根,使其完全覆盖病变区域,并调整电极针,在完成5次循环后,患者病灶消除。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已经顺利出院。后续,核医学科救治团队先后为多名患者施行了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接受治疗后,患者病灶范围明显减小,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黄学全教授温馨提示,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2022年肝癌新发患者为36.77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人数31.65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由于公众对定期筛查不够重视,早期诊断率低,70%至80%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棘手、生活质量差,五年生存率仅为12.1%。肝癌高危人群应至少每隔6个月通过甲胎蛋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进行一次筛查,进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门诊信息
黄学全
核医学科
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
何 闯
核医学科
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
寇 恂
核医学科
微创介入与放射性粒子诊疗中心
供稿:核医学科寇恂
往期精选
主 办: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政治工作处
监 制:张云福、王 江
编 审:冯 毅
总编辑:陈晓霞、陈 聪
主 编:黄小桐、舒晨雨
编 辑:唐 杰
校 对:魏红平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