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创新药企业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出海”成绩斐然。
8月24日,百利天恒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3亿元,同比增长1685.19%,其中创新药的商业拓展收入53.32亿元。8月21日晚,恒瑞医药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已将收到的德国默克公司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进一步推动经营业绩指标增长。8月7日,百济神州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上半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总计80.18亿元,在美国销售额总计59.03亿元,同比增长134.4%。7月31日,和黄医药公布的2024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自主开发的抗癌药物呋喹替尼于2023年11月份在美国上市,2024年上半年,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305亿美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网)
曾几何时,医药市场的寒冬对于置身事内的中国药企们来说感受尤为深刻,从2021年Biotech迎来IPO破发潮,到2022年二级市场医药股大跌,不论上市还是融资都可谓障碍重重,急需一条柳暗花明的生存之道。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的研发能力与积累不仅给企业“自身造血”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也为扬帆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融资环境与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2023年国内创新药在转让产品权益的license out交易方面的热度持续升温,出海成了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正是这些“雪中”送来的“炭火”,是对中国企业“真创新”的价值肯定,更体现出中国创新药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
从转让端来看,百利天恒、诚益生物、百力司康、睿跃生物、映恩生物、翰森制药、药明生物、恒瑞医药、亨利医药、康诺亚生物、和黄医药、传奇生物、宜联生物、普米斯生物、和铂医药、启德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多家药企榜上有名,受让端也不乏BioNTech、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安斯泰来、辉瑞、罗氏等知名跨国企业。最大的一笔交易是2023年末“杀出”的黑马,百利天恒与BMS就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的一款同类首创EGFRx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不仅成为我国首个出海的双抗ADC,BMS开出的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潜在最高84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更是双双打破了国产创新药单个项目出海的纪录,在2023年的榜单中一骑绝尘,再次引爆了“ADC”、“出海”等热点话题。
出海战果节节高
2019年11月,一纸ICH E17指导原则(即《多区域临床试验计划与设计的一般规则》)落地,正式打开了国产创新药出海的大门,2020年也因此成为历史意义上的创新药出海元年。
2020年可谓是首战告捷,天境生物的差异化CD47产品lemzoparlimab(来佐利单抗)让艾伯维开出了首付款1.8亿美元、总交易金额19.2亿美元的好成绩,力压基石药业($13亿)与信达生物($10亿),夺得首届出海榜单之最。
2021年荣昌生物打响了国产ADC对外授权的“第一枪”,其HRE2 ADC维迪西妥单抗,在年中Seagen以26亿美金的总额打破了了单笔license out的记录,力压年初百济神州与诺华22亿美元,首付2亿美元的普雷利珠单抗授权,榜首势在必得;结果年末百济神州与诺华又以ociperlimab(欧司珀利单抗)29亿美元,首付3亿美元的授权压过一头,夺回了宝座。
2022年,交易数量上提升明显,大额交易激增,仅破十亿的就有8项,总额最高的当属默沙东“扫货”科伦博泰,以97亿美元一次性打包了7款ADC产品,至今仍保持着总额最高的记录。单项目的“销售”冠军是康方生物,用50亿美元的总额将依沃西双抗授权给Summit Therapeutics,是当年单项第二名天演药业与赛诺菲安全抗体交易总额25亿美元的2倍。
到了2023年,粗略统计10亿美元以上的出海交易达到了19款之多,年末更是 “冲业绩”一般的重磅叠出。除了百利天恒一鸣惊人,和铂医药完成MSLN ADC的11.03亿美元的出海交易,GSK赶在跨年倒计时之前做了对翰森制药ADC的“回头客”,并开出首付1.85亿,总额17亿美元的价格。诚益生物的GLP-1让阿斯利康给了20.1亿美元的高价,睿跃生物授权给安斯泰来的PROTAC药物以19亿美元紧随其后。年初药明康德与GSK授权4款TCE双抗/多抗的15亿美元合作开篇即“王炸”,单项交易中的普米斯与恒瑞以500万美元之差坐拥冠亚军宝座。
出海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目前,国产创新药出海战果累累,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屡创新高,更是首次实现了本土药企license-out的数量超过license-in。据投行Stifel报告,2023年上半年对海外license-out项目的首付款是license-in项目首付款的34.9倍,而2022年这个比值为2.8倍。
不仅如此,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以及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给中国原研药出海销售做出了榜样,不仅做到了行业领先,也在美国市场带着“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针对全部三种VEGF受体激酶的高选择性抑制剂”的光环,还积极布局适应症拓展,大张旗鼓地开拓海外市场。30倍于国内定价的新闻也代表着中国创新药在海外强大的竞争力与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国产创新药企而言,通过license-out授权形式“借壳上市”已属不易,而通过药物在全球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实现海外上市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已上市的5款国产原研抗癌药中,4款主要通过对外授权模式进行,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作为目前唯一自主销售的国产原研药,正在海外市场高速放量,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到25.71亿元,同比增长约130%,其中在美销售额达19.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一倍,在与阿斯利康阿卡替尼、艾伯维伊布替尼等药品的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但说起中国药品出海,在它漂亮的成绩背后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艰难之路。从最初的原料药、仿制药拿国外认证,做“世界工厂”,到如今自主知识产权创新,逐渐掌握主动权,如此大的转变背后不仅需要中国药企一步一步克服海外临床、审批、法规等一系列“水土不服”,更要求中国在差异化、创新性、基础研究上不断取得突破,赶上甚至超越世界水平,才能在全球licence in市场持续变冷的大环境中拿到突围的敲门砖。BD本质上是公司战略的延伸,从产品立项到开发路径,再到差异化布局,最后还要面临取信于买方的沟通问题以及临床竞速挑战,这是一场环环相扣的考验,甚至即使达成交易,还要面临被“分手”的可能性。但无论投资环境如何变化,技术如何革新,抓住满足临床需求的本质,就能用确定的创新价值抵御不确定的市场风险,剩下的交给漂亮的数据说话就够了。
从结果来看,今年国产创新药出海交易的数量和交易额的规模,证明中国医药创新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出海药物的阵容一改往届抗体夺冠、小分子主导的局面,靶向性更强的双抗与ADC的异军突起,更证明了国产创新药有实力凭借新一代的生物技术赢得世界舞台的一席之地。毕竟,全球刮起的寒潮风浪越大,只会证明创新出海的“鱼”越有价值。
为满足广大行业伙伴对于创新药出海信息及经验分享的渴求,丹纳赫生命科学将联合火石数链、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于2024年9月5日共同举办创新生物药出海策略研讨会,届时将有投资届和生物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创新生物药的出海策略,并分享宝贵经验,诚邀您报名参加!
会议时间:2024年9月5日 13:30-16:50
会议地点: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金鸡湖路演中心
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A1楼北座1楼 金鸡湖路演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