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7-11-27

发文字号

商政办发[2017]85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商洛市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17-11-27

颁发部门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正文内容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商政办发[2017]85号

2017年11月27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洛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商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陕西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防治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系列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病死率有所下降,社会歧视逐渐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商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总体目标。
  目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中问题和难点并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歧视仍然存在,部分县区疫情仍呈增长趋势,仍有感染者和病人尚未被发现,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逐年上升,青年学生和老年人感染人数增加较快,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同时,部分县区和部门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专业队伍数量不足,防治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有待加强,艾滋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巩固当前防治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科学防治、防治结合;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三)工作目标。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全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努力消除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三、防治措施
  (一)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提高信息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影响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增强宣传效果。
  1.深入开展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大众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促进宣传教育常态化。多渠道创新宣传形式,邀请知名人士作为当地防治艾滋病宣传员参与校园、大型厂区、社区等公益宣传活动。宣传、网信、文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民族宗教、文广、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支农、惠农等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村(居)民委员会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机构,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健全村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要深入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红丝带健康包”等专项行动。每年12月确定为艾滋病专题宣传月,集中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
  2.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强化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教育、卫生计生和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毒品危害作为教育重点,督促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加强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宣传教育。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每学年不得少于4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和性健康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卫生计生、民政、工商质检和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业培训内容。民政、文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老年人艾滋病宣传教育,进一步关心和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3.切实做好重点场所宣传教育。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在车站、旅游景区等客流集中场所张贴、播放艾滋病防治宣传画和音像制品,摆放免费宣传资料。住建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文广、工商质检部门要督促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公开张贴和摆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品。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食药监等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相结合,加强合成毒品和滥用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要敦促宾馆等相关公共场所在登记服务台放置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二)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
  1.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艾滋病感染人群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紧密协作,落实责任,加强治理。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从重处罚容留与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相关活动的场所和人员;落实与艾滋病有关案件的举报和立案处理程序,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卫生计生、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及时将易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滥用物质纳入合成毒品管控范围,依法打击滥用物质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宣传、文广、公安、网信及通信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结合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
  2.着力控制性传播。加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重点突出疫情和严重危害性、有效防治措施等方面,使其主动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工商质监、旅游、文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全面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有关规定,提高安全套可及性和使用率。加强男性同性性传播疫情和危险因素监测,开展信息互通、协同干预等联防联控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家庭内传播;加强性病防治,及时对性病病人进行规范化诊断治疗,为性病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性病筛查。
  3.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保持禁毒工作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减缓新吸毒人员的增加速度,将艾滋病防治与禁毒工作紧密结合,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公安、卫生计生、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有效管控吸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对于适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应当及时转介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卫生计生、公安、食药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维护治疗机构秩序。注射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或延伸服药点。
  (三)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
  1.加强检测网络建设。卫生计生、工商质监、公安、司法行政、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支持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根据需要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具备实验室艾滋病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快速检测能力。疫情严重的县区应当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开展确证检测。有条件的监管场所可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或快速检测点。检测机构要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2.扩大检测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将艾滋病筛查作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合作,为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活动中抓获人员以及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多种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健全与随访服务等工作衔接的机制,推广快速检测和自我检测。对于病人和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和HIV-1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测,探索实行政府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服务。
  3.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随访服务,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其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做好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告知及医学咨询、出入监管场所转介等随访服务。
  4.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依法及时报告艾滋病疫情。疾控机构要加强疫情数据核查,进一步强化利用和分析能力,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点设置,加强数据收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强化艾滋病疫情和耐药监测、信息分析和利用,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好疫情和政务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四)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1.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卫生计生、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血站要对供应临床的血液全部开展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降低“窗口期”传播风险。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减少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危人群献血率,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活动。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和调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2.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有机结合,提高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能力,促进孕产妇及时接受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在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引导新婚人群、孕产妇尽早接受相关检测,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转介等系列干预服务。
  (五)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1.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卫生计生部门要对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和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诊疗指南,加强耐药检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加强感染者和病人中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卫生计生部门要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
  2.加强合法权益保障。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疫情严重县区要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政策衔接,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要落实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相关人员的工伤保险政策,妥善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强化救助政策落实。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加强规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县区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必要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红十字会、工商联要加强对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生活救助,将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加强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工作。扶贫、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大对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支持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做好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回归社会后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
  (六)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1.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将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信息沟通、业务考核等工作制度,实现防治工作有效衔接。社会组织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艾滋病咨询和动员检测、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转介等服务,在感染者和病人中开展心理支持、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治疗依从性教育等服务,动员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与其有性关系者主动检测。
  2.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引导作用。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扩大艾滋病防治基金规模,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提高项目成效。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择优竞争方式,支持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申请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扶持从事艾滋病防治且符合成立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引导社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申请政府购买艾滋病防治服务项目。
  3.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动员和支持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宣传、捐款捐物、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制订符合本地疫情特点和工作实际的防治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疫情严重地区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要充分发挥预防控制艾滋病领导小组等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分析和研判艾滋病流行形势,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防治合力。要认真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适合不同流行水平、不同传播特点的工作模式。各有关部门要落实防治职责,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区政府要根据本行政区域艾滋病防治需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的职责分工和衔接机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要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分析研判和防治效果评价能力。县区疾控部门设立艾滋病防治科,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防治能力。要完善承担艾滋病防治任务定点医院补偿机制,落实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艾滋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适当进行倾斜,“一对一关爱”的工作人员关爱一次补助50元,为防治队伍正常工作提供保障。要积极组织开展公安、司法等部门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防护培训。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卫生投入政策,把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计生、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对疫情严重地区、贫困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重点支持,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给予扶持。
  (四)加强科研工作。科技、卫生计生等部门要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根据我市实际需要,统筹研究部署艾滋病相关科研工作。积极争取“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支持,加大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为提升防治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省内外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理念和防治经验。
  (五)加强督导评估。市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订本行动计划的督导与评估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在“十三五”末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对本行动计划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督导与评估,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确保本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