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试用企业版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2007年贵州省食品放心工程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5-05-30

发文字号

黔府办发[2005]50号

信息分类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效地区

贵州省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实施日期

2005-05-30

颁发部门

贵州省政府

正文内容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2007年贵州省食品放心工程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5〕5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 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5年-2007年贵州省食品放心工程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

2005年-2007年贵州省食品放心工程规划

  为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明确2005年-2007年我省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确保全省食品安全,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编制食品放心工程 三年规划(2005-2007)的通址(国食药监察〔2004〕48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 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解决我省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 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健全 制度、增强能力,全面构建全省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培养食品安全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二)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按照 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食品市场全面规范,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深入研究食品安全监管规律,完善监管体系和政策 法规,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整合监管资源、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形成监管合力。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 强化源头治理,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业,实施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年度、阶段目标,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坚持地方 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实现食品安全有 效监管。

  二、工作重点、目标及工作安排 
  (一)工作重点。
  1.重点品种。粮、油、肉、蔬菜、水果、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类、饮料和儿童食品。
  2.重点环节。种植养殖中的农业投入品使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
  3.重点区域。农村,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
  (二)总目标。
  通过三年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全省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 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 格率、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抽验合格率显著提高,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滥加、乱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率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此弧上,经过不懈努力,使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 、检验检测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安全责任和意识 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三)分年度目标及工作安排。
  1、2005年工作目标及工作安排。
  (1)工作目标: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稻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率达15%;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情况、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情况 进行抽样调查,摸清基数。
  -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实现机械化屠宰生猪,其余各地(州、市 )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根据当地情况,分步骤开展机械化屠宰生猪工作。
  -贵阳市、遵义市各建立3个绿色试点市场(含绿色加工生产线),并在此弧上,各建立1个绿色示范市场(含绿色加工生产线),其余地(州、市)各建立1个绿色试点市场(含绿色加工生产线),绿色示范市场的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90%以上。
  -完成肉制品等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快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速度,达到条件的申证企业100%获证。启动茶叶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
  -对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城区内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户普遍建立 “经济户口 ”,严把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并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对食品经营资格进行严格 审查。
  -规范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危
  -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6%,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2%。
  -餐饮业和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85%。
  -餐饮业、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85%。
  -全省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的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乱用、滥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控制。
  -在乳制品、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国家食品卫生规范(GHP)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
  (2)工作安排: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继续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深入开展“三绿工程”,选择确定试点单位,指导试点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督促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对达到要求的试点单位,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对验收达标的试点单位,授予贵州省绿色市场或绿色加工生产线示范单位称号。
  -按照国家《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P50317-2000)》要求,精简撤并部分屠宰场点,做好组建独资或股份制屠宰厂(场)和其他市场准入的弧性工作,做好肉类流通级别管理规范。
  -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办证速度,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无证生产企业。
  -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宣传监督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做好现行有效的国家和行业食品标准(包括食品弧标准、食品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查询服务工作。
  -下移监管重心,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改革和完善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巡查、督查制度,加快大中型市场和主要集贸市场投诉服务点建设 步伐,建立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制度并尽快组织实施。严厉打击伪造、仿冒知名商标的违法行为,取缔非法印制商标标识的生产企业和造假窝点。
  -加大食品餐饮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力度。依法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做好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档案管理工作,根据《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要求 ,逐步调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及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学校 食堂和餐饮业监管力度,加强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健康及卫生状况的监督管理,评定食品生产 经营单位卫生信誉等级。
  -重点对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专人负责制,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和使用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
  -健全和落实信息沟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充分掌握食品安全信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和案件报告制度,对突发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能迅速组织力量,及时查处。加大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教育和曝光 反面典型的作用,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企业和食品从业人员自律和诚信建设,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加强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实施食品卫生规范 (GHP)或良好生产规范(GMP),积极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规范食品 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行危监督企业建立不合格食品收回和食品安全溯源制度,建立健全 食品企业诚信和食品安全承诺制度,对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具有良好食品安全信誉的 企业予以鼓励和表彰,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考核及管理制度。
  -在重要节假日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净化节前食品市场,确保人民群众在节日期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2、2006年目标及工作安排。
  (1)工作目标: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稻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率达25%;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 1-2个百分点;对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2-3个百分点。
  -铜仁市、毕节市、兴义市实现机械化屠宰生猪,六盘水市钟山区、凯里市、都匀市分步骤开展机械化屠宰生猪工作。
  -贵阳市、遵义市再建立3个绿色示范市场(含绿色加工生产线),其余地(州、市)各建立1个绿色试点市场(含绿色加工生产线),绿色示范市场的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95%以上 。
  -完成茶叶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达到条件的申证企业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组织制定5-10项产量大、消费面广的食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并发布实施。
  -在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继续落实食品监管相关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扩大食品质量抽验范围。
  -有效规范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危
  -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8%,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64%。
  -餐饮业和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88%。
  -餐饮业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88%。
  -全省各地(州、市)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乱用、滥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所有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食品储藏运输企业实施国家食品卫生规范(GHP)或食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乳制品、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企业、学生集中供餐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
  (2)工作安排:
  在继续抓好2005年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逐步建立公竣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品种。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配备 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进一步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增加试点单位数量,加大试点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绿色市场或绿色加工生产线示范单位开展认证工作。
  -结合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推进食品生产加工源头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设。
  -根据省内食品种类和特色,对有一定产量规模的食品制定我省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优于上述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突出自己的质量档次和特色。
  -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相关制度。并对试点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食品安全信用良好的 企业和试点先进单位予以鼓励和表彰。
  3、2007年目标及工作安排。
  (1)工作目标: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稻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率达35%;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及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 1个百分点;对水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超标率下降1-2个百分点。
  -在2006的工作弧上,全省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实现机械化屠宰生猪。
  -全省共建成绿色示范市场(包括绿色加工生产线)22个,其中:贵阳5个、遵义3个,其余地(州、市)各2个;绿色示范市场的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100%。
  -完成小麦粉、肉制品、茶叶等28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快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速度,达到条件的申证企业100%获证。
  -组织制定5-10项产量大、消费面广的食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并发布实施。
  -在加大对县级以上城市无照经营食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抓好对农村食品市场的集中整治,严防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向农村市场转移。
  -有效规范毕节、铜仁地区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危
  -县城以上学校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70%,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率达66%。
  -餐饮业和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率达90%。
  -餐饮业和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0%。
  -全省县以上城市的面粉、肉类和儿童食品加工企业滥加、乱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酱油、食醋、面粉加工、食用植物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快餐供应业和医院营养配餐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
  (2)工作安排:
  在继续抓好2006年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扩大标准化生产示范范围,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出口产品及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 按标准生产,按规程操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 术的推广普及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管理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进一步加强“三绿工程”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广培育绿色市场和绿色加工生产线工作。
  -在完成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弧上,在全省范围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协调机 制和工作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 、措施到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办法保障食品安全,正确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对监管职能的调整和部署,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和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方联合行动 ”的要求,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落实 食品安全的部门监管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 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切实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建 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依法从事食品的生成、采集、收购、加工、储 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和风险,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健全食品安全法规政策体系。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用法律方式规定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机制及科学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机制。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对我省现有与食品有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调整和修订,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性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法规,建立重在预防,以科学技术理论为弧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调整 政府工作中不适应食品安全新形势的工作方式,通过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并将其作为 一项目标纳入政府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强化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系统,营造一个由法律法规保障、公民道德意识监督、政府政策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推动我省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标准规范,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尽快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等标准,坚决执行国家标准,构建我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真正做到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有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例 行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所属检测机构的作用并对检测资源进行整合 ,完善全省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核,实现检测信息共享。根据我省食品工业的特点,做好对地方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制(修)定,加快制定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农药、化肥合理使用标准,转基因生物 安全标准;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标准,动物疫病防治标准,为食品安全监管工 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省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各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机构编制不足、人员少、装备差、资金缺口大的问题。未来3年,要将一批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人员,调整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岗位上来,不断充实执法力量。要加强食品安全 监管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培训基层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 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经费纳入同 级财政预算,并确保人员编制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安排资金专项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弧 建设,重点放在省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建立,省、地(州、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 设立及“12315”及“12365”网络信息化建设、制定标准、食品抽样检测经费上。切实改善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办公条件、执法装备、检测技术条件,重点解决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交 通、通讯、检验检测设备等。
  (五)加强科技创新,建设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要针对影响我省食品安全 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由科技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地方、部门和科研院所分阶段、有选择、逐步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食品监测技术的研究。各级政府应对 食品工业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创造适宜的环境。通过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专业人才 的培养,在省内高校开设食品安全相关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一批合格的食品安全高级专业人才,为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打下坚实的弧。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精神,宣传法律法规 和食品安全知识,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宣传力度,充分报道各地区、各 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所做的工作,增加工作透明度。根据各级食品安 全协调委员会制定的信息发布制度,由相关部门定期通过新闻媒体,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 面的违法犯罪行危同时报道重视质量、讲求信誉的典型,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 优秀企业,并通过实施相关政策予以扶持。通过宣传报道既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食品安全恐慌。鼓励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和 投诉,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和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 良好社会氛围。
  (七)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抓好食品放心工程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工作。每年要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对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重点督查履行监管责任的情况。要以案追责,问责到底,对失职、渎职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对食品安全工作不重视,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率高或发生重大事故的地区和 单位,上级政府和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直接查办。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 、现场考察等方法进行调研,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反馈有关情况。对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事项,建立省级督促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督促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规划目标和各项策略、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2007年,省人民政府将对执行规划情况进 行终期考核评估。对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好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表彰,对未完成规划目标任 务的将追究责任。


<END>

最新政策法规资讯

对摩熵医药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同部门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同地域最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