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美食工业化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渝经信食品[2017]17号
2017年9月14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万盛经开区经济信息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促进食品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渝府办发[2016]144号),培育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新优势,助力全市脱贫攻坚,我们研究制定了《重庆市美食工业化发展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美食工业化发展工作方案
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地位。特色美食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工业模型,推进特色美食工业化是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市委、市政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动能转换的要求,培育食品工业发展新优势,推动舌尖上的美食向舌尖上的产业转化,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我市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符号,不断挖掘重庆美食资源,以全市全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发工业化产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品牌文化为根基着力提升特色美食与食品工业融合提升,科学有序推进我市本地特色美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食品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新开发重庆美食工业化产品50个,培育知名重庆美食工业化产品品牌10个,重庆美食工业化产品实现产值1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挖掘开发美食资源,建立梯度开发产品项目库。
特色美食向工业化产品发展是手工作坊向机械化转化的过程。我市特色美食特别是麻辣美食更是有着广泛的消费受众,不断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历史的沉淀,我市特色美食已经拥有了良好口碑,重庆火锅、重庆小面、大足邮亭鲫鱼、巫山烤鱼、丰都麻辣鸡块、黔江泡椒鸡杂、江津尖椒鸡、潼南太安鱼都广为人知,更有小天鹅、刘一手、秦妈、摊摊面、九园、俞福记等老字号品牌,为我市推进特色美食工业化提供了重要基础。根据全市各地特色美食知名度、现有食品加工水平、美食转化的技术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按照“成熟一批、推动一批;挖掘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梯度开发的产品项目库,先易后难,探索推进重庆美食工业化发展路子。
(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破解制约美食工业化进程瓶颈。
特色美食之所以成为传统,关键就在于代代相传的手工工艺,其特色风味赢得了市场。特色美食向工业化转化中,解决好风味一致性问题,是特色美食工业化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推进美食工业化要坚持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开发和应用食糖绿色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利用技术、食品非热加工关键共性技术、天然产物(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生物制备关键共性技术、天然食材风味剂制备关键技术、物流仓储保鲜技术,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着力解决好美食工业化产品的风味问题,促进重庆美食产品标准化、程序化、简单化、定量化、专业化生产,推动美食风味与工业化产品的有机融合。
(三)强化文创设计渗透,塑造美食工业化品牌新价值。
充分借势特色美食的品牌美誉度,打好品牌这张牌,发挥特色美食品牌对工业化产品的促进作用。依托我市地域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老字号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推动美食工业化产品向创新创造转变,增加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发掘巴渝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民族文化在美食工业化产品中的自然体现,增加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价值体系,不断创造具有重庆特色的现代美食工业化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探索分享经济模式,提升产能利用释放能力。
我市食品生产具备一定的加工能力,以休闲食品、调味品为代表的产品种类众多。推进美食工业化发展,可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建设以智能化、柔性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共性工厂”,形成高效、集约的新型生产模式,实现产品的“分散设计、集中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探索依托山水相连、文化相向、风俗相近等特点,推进区县间共同发掘打造美食工业化品牌路子;推进美食品牌发源地与生产加工地“飞地经济”模式,共同壮大美食工业化规模,共享发展成果。
(五)深化农旅资源融合,推动生态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特色美食产品有地域文化特征,美食产品的消费是文化的消费,也是一种文化体验。推进美食工业化产品与旅游的结合,开发适合旅游消费习惯的美食工业化产品,让游客跟着美食去旅游,做好“可以带走的美食”这篇文章。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强化美食产品原料质量安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打造有机、绿色品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产品认证等功能,强化食品安全;培育发展农文旅融合的食品企业集团。
(六)创新营销服务模式,不断壮大美食工业化规模。
特色美食已有的品牌知名度是美食工业化产品赢得市场的重要基础。在巩固厚植美食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把握美食工业化产品特点、受众人群、品牌成熟度等因素,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粉丝会员经济、直播经济等模式,培育形成消费圈子。借助火锅餐饮等受众群体广、市场见面率高等渠道,借势出海,扩大产品知名度。发挥创新创业优势,借助第三方机构,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市场拓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全市100个重点发展的美食工业化产品项目库。按照见项目、见企业、见产品、见数据、见配套的要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重点瞄准已实施美食工业化的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品牌电商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支持有品牌、有市场、有技术的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重庆美食工业化发展。支持老字号美食企业与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合作。
(二)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加快特色食品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以产学研用为导向,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电商服务平台,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营销服务水平。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制定完善扶持政策。打好现有政策“组合拳”,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在农产品原料保障采购、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质量追溯和诚信体系建设、国内外市场拓展、公共服务平台、一二三产业整合互动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庆美食工业化发展,鼓励建立由社会资本主导、地方政府参与的特色美食工业化发展基金,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工作推进力度,对美食工业化发展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实时跟踪,及时研究特色美食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办法,探索总结有效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我市加快推进美食工业化发展的工作情况,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推动我市美食工业化发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