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卫生厅转发陈竺部长在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晋卫医政[2011]75号
2011年8月1日
各市卫生局、厅直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陈竺部长《在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转发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
在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部长 陈竺
(2011年6月17日)
今天,我们在北京召开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工作会议,同时为第一批31家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进行授牌,全面启动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工作,为开展慢性肾衰病人医疗保障工作奠定基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落实国务院2011年度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就推进腹膜透析工作,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进行动员和部署。刚才,陈香美院士就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医改,以人民健康为己任的崇高情操,让我倍感欣慰。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党和政府对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工作部署,卫生部会同民政部去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有7490名患儿得到救治,其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82名,儿童白血病患儿798名。试点工作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前新农合筹资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更多的患儿得到了及时、科学、合理、有效的救治并从中受益。二是通过对儿童两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我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看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体验到和谐的医患关系。患儿和他们的家长来自于湖南、四川、新疆最贫困的地区和家庭,他们对政府的感激,对医务人员的感激,是用泪水来表达的。三是在试点工作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与当地物价、财政、社保、民政部门协调推进工作,在开展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改善内部管理、转变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通过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进一步优化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五是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加强了定点医疗机构儿童心脏外科和血液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提高农村儿童两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真正做到了医务人员满意、医疗机构满意、患者满意、政府满意,为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在继续推进儿童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将以省为单位,进一步开展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妇女两癌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从保障机制层面探索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措施,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更具有卫生经济学意义。因此,在保障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推进腹膜透析解决终末期肾病患者看病就医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工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国际经验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成熟程度、医疗服务体系能力与水平的标志性疾病之一,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终末期肾病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很难说这个国家的医改是成功的。当然,我们也知道终末期肾病防治工作重点还是预防。但是尽管我们有很多道防线,还是有部分患者最后要进入到终末期肾病阶段,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们选择了几个重大疾病开展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工作,我给这几项惠民工程取了有意义的名字,妇女两癌医疗保障工作,称为“妇康”和“妇安”工程,重性精神病医疗保障工作,称为“安心”工程。我觉得终末期肾病医疗保障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医务人员用爱心,就是刚才陈香美院士句里行间中溢出的那种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把政府的关心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所以,这个工程应该叫做“天使工程”。抓这些大病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救治,就能够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开辟出一条路来,就能够真正地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
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我们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看得好病,还要看得起病,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提供“价廉”的医疗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合制度、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心脑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因其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患者及其家庭医疗负担仍然沉重。在当前新农合筹资水平有限、医疗救助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选取终末期肾病先行开展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是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重大惠民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终末期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按照欧美国家数据粗略估算,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约为100/十万,则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总数约100万-200万例,数量较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是改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这些患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由于筹资水平的限制,新农合还难以对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全面提供有效保障,一些罹患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的农村患者因费用原因不能及时、有效接受治疗。能够得到治疗的患者,高昂的费用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做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救治,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是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工作的重要体现。
刚才陈香美院士提到,我们国家目前在线登记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血液透析患者20多万例,腹膜透析患者2万多例。这些患者还是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患者得不到必需的透析治疗。所以,终末期肾病是“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最突出的典型,难就难在必须提供就近服务。开展腹膜透析,让百姓能够在家中接受治疗,无疑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二)积极推进腹膜透析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内容。
加强腹膜透析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腹膜透析,使更多患者受益,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与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腹膜透析同样“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更多的优势:一是操作简单,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经过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腹腔置管、管路护理等操作,能够为患者提供腹膜透析服务;二是易于管理,医务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日常护理技术后,患者可以自行在家中进行腹膜透析操作,突破了血液透析机数量的限制,每一位医务人员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三是价格低廉,经过测算,每位患者一年腹膜透析费用约为5-6万元,且还有进一步控费的空间,与血液透析相比能够节省大量治疗费用。因此,积极推进腹膜透析,提高医疗机构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在社区获得安全、可及的医疗服务,既能够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目标。
(三)开展腹膜透析工作是推进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有益实践。
为最大限度发挥新农合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的效能,去年卫生部和民政部先行选择部分儿童重大疾病开展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从对一般疾病保障逐步向重大疾病保障延伸。今年,卫生部将进一步扩大试点病种,稳步推进大病医疗保障工作。这项惠民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重大疾病救治问题,也为进一步提高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积累实践经验,为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居民重大疾病保障途径奠定基础。经过深入调研、科学测算,今年选择了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妇女两癌等重大疾病开展试点,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开展腹膜透析,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能够让更多患者切身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四)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是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仍相对不足,部分地区血液透析资源还不能满足终末期肾病患者救治的需要。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2月,全国共有3048家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服务,共有血液透析机34410台,东部最多,其次为中部和西部。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众多,按照卫生部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我国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约为26万余例,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数量约为2万例,实际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数量更加庞大。据此分析,我国现有的血液透析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对于70%左右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既适合血液透析,也适合腹膜透析,但是其中90%的患者最终都接受了血液透析。目前,我国仅有10%的血液净化患者接受腹膜透析,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90%的血液净化患者都使用腹膜透析治疗。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工作,尤其是逐步在基层医疗机构启动腹膜透析工作,充分发挥腹膜透析的优势,在目前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患者受益,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医疗卫生支出。
(五)推进腹膜透析工作是加强相关学科建设的难得机遇。
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医疗技术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医疗服务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绝大多数县级医院和一些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开展腹膜透析的能力或者能力不足。为了保障患者都能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卫生部将全面开展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开展腹膜透析的能力和水平。在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专家技术审核,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31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确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28家医院作为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各示范中心主要负责区域内腹膜透析有关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构建区域性支援、培训网络,加强不同医疗机构间多层次的技术交流协作。这对于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腹膜透析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卫生部组织制定下发了《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既保证了服务流程标准化,也促进了诊疗行为规范化,并辅以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对于有效推动各地区腹膜透析等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在推进腹膜透析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统筹安排,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开展腹膜透析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级医疗机构重视发展血液透析技术,不断购置血液透析机,扩大血液透析室规模,为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了血液透析服务,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加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仅仅通过增加透析机数量,扩大血液透析规模,仍然难以满足透析治疗的需要。这就需要转变思路,在继续做好血液透析的同时,着力推进腹膜透析工作,并逐步将腹膜透析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能够就近治疗,居家治疗,享受到方便、价廉的腹膜透析服务。在推进腹膜透析工作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要对辖区内血液透析室的规模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合理引导医疗机构开展腹膜透析工作,持续提高腹膜透析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体制和机制。要两手抓,一个是要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的能力,开展腹膜透析的区域必须要有血透的基础,有血液透析技术做保障,另一方面是要扶植我们的国内企业,尽快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透析用耗材和透析液,降低治疗的成本。
(二)科学稳妥推进腹膜透析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操作方便,管理相对简单,如果按照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管理,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但是,腹膜透析患者在家中自行更换透析液体,进行透析管道护理,如果方法不恰当,管理不到位,患者将面临腹腔感染、透析管路脱落等风险。因此,推进腹膜透析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要有计划、分步骤,科学、合理、稳妥地开展工作,始终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作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腹膜透析技术的临床应用。
长期以来,由于配套政策不尽完善,腹膜透析液体收入一直按照药品收入计算,如果大量开展腹膜透析工作,必然提高医院的药占比,而药占比又是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发展腹膜透析的积极性,制约了腹膜透析技术的临床应用。推进腹膜透析工作,一方面需要技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配套政策问题。因此,卫生部下发了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和使用医疗质量考核和医院评审、评价等指标时,腹膜透析液费用不再计入药品收入计算,而是按照医用耗材收入进行统计。我们下一步要出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要把血透、腹透这些服务项目相关的耗材、透析液算进基本药物中去,保障患者能够得到更大的实惠。
(四)推进腹膜透析工作,要为建立适宜统筹层次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全面推进腹膜透析工作,目的不应当仅限于救治一定数量的患者,要从建立大病医疗保障长效机制出发,逐步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医疗费用,稳定、长效的重大疾病保障机制,着眼于通过试点提高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乃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以腹膜透析为切入点,切实提高重大疾病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开展的儿童两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对于提高地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以腹膜透析为切入点,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对于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也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确保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要把提高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
开展腹膜透析,提高重大疾病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和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能否让群众切实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因此,要把提高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对于推进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乃至医改整体安排的重大影响,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统一思想认识,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开展腹膜透析工作,主动承担任务,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
(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腹膜透析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要按照卫生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落实腹膜透析工作具体方案。在方案制定上,做好制度衔接,要将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与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紧密结合。新农合、医疗救助、患者家庭合理分担医疗费用,有效缓解患者的就医经济负担。二是要依托示范中心,逐级开展腹膜透析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腹膜透析能力。三是要积极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为推进腹膜透析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充分发挥培训示范中心的技术指导作用。
一是要建立腹膜透析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为示范中心提供支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市、县级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示范中心进行培训、进修。各示范中心要按照《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和卫生部有关培训要求,认真组织业务培训;要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师资,保证培训质量;要加强对受训人员的管理和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二是要建立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各示范中心在做好本单位腹膜透析工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区域内拟开展腹膜透析工作的医疗机构提供现场培训、指导。一方面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提高不同医疗机构腹膜透析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腹膜透析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腹膜透析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相关医疗规章制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是做好分析评估。开展腹膜透析是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腹膜透析工作全面启动后,卫生部将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并加以推广。各地也要及时分析、评估、总结,为全面推广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积累经验。
(四)探索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各地要按照本地相关诊疗项目的收费标准,合理测算并限定试点病种的诊疗费用,探索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要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充满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工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希望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己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也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有众多大型公立医院的积极参与,有临床专家的无私奉献,这项惠民工程一定能够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