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医药防治工作的通知
沪卫中医[2009]33号
2009年11月5日
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0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医药防治准备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作用,科学、有效、安全、稳妥地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作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支持,积极参与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
各级各类医院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要积极主动参与本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救治工作,要在市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作用,做好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效果的总结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规范开展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医药预防工作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修订版第一版)》和《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修订稿)》(附件),结合本市实际和用药习惯,加强对公众运用中医药进行预防的指导,使公众能够正确、合理地应用中医药进行疾病预防。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重点加强对中医药方法应用的解读。
三、认真做好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培训工作
加强中医药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的作用,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巩固上海市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传热科、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科等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培训成果,开展《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修订稿)》培训,重点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应用中医药的能力。
四、切实做好有关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储备工作
根据《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修订稿)》,对本市中药预防用药的生产加工能力,以及预防和治疗用有关中药饮片、颗粒剂及中成药的储备情况、生产能力进行了解,并做出相应的部署,以满足对重点人群、易感人群大流行期间预防及治疗用药的需求。
附件: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修订稿)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前一阶段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进行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有关单位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中医药治疗
参照时行感冒(流感)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1、尽早使用中医药治疗。
2、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
(二)中成药应用
应当辩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综合应用。
1、退热类
适用于发热期,可根据其药物组织成、功能主治选用,如瓜霜退热灵胶囊、荆银颗粒、新雪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
口服剂可选用清开灵口服液(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银黄颗粒、板蓝根冲剂、抗病毒胶囊(口服液)、藿香正气丸(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葛根芩连微丸、蛇胆川贝口服液等,注射剂可选用清开灵注射剂。
(三)分证论治
1、邪犯肺表
症状:初起发热,恶风或有恶寒,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口干,舌苔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桑叶9(先煎) 荆芥9 菊花9 杏仁9 连翘9
石膏30(炒) 知母9 大青叶9 薄荷6(后下)
儿童或老人可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随证加减。
2、邪犯胃肠
症状:发热,恶风或有恶寒,恶心、或有呕吐、腹痛、腹泻、稀水样便;舌苔白腻或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根15 黄芩15 黄连3 木香6 砂仁3(后下)
制半夏9 藿香9 柴胡9 苍术9 茯苓9 马齿苋30
儿童或老人可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随证加减。
(四)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检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五)重症与危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
(2)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3)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4)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5)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6)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
(7)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
(8)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2、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感染中毒性休克
(3)多脏器功能不全
(4)出现其他需要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3、辩证治疗方案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药:①炙麻黄5g,生石膏先煎30g,杏仁10g,知母10g
②鱼腥草15g,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黄芩10g
③浙贝母10g,生大黄10g, 丹皮10g,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口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
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2)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口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疾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3)、脱证(气虚阳脱、气虚阴亏)
主症: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
舌脉:舌干绎色暗,脉细数无力。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药:生脉散:人参9g 麦门冬9g 五味子6克g
参附汤:人参12g 炮附子9 g
(六)药后康复
1、加强肺功能锻炼
2、抗肺纤维化:扶正化瘀胶囊
3、固气阴:生脉散
二、预防
(一)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二)接触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三)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四)个人防护最重要。普通居民尽量避免接触流感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注意开窗通风。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带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五)药物预防可选用纯阳正气丸、藿香正气制剂等。一般预防可以使用六味汤,组成如下:
黄芪15 白术9 防风9
贯众6 银花9 陈皮6
特殊人群建议如下: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或选用生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3g
适用恩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3、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g
适用人群: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适用人群:常用口粘、腹胀、便溏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5、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适用人群:易夹食夹滞的儿童。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6、银花3g、大青叶3g、薄荷3g、生甘草3g
适应人群:易患咽喉疼痛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沸水泡饮,含漱或代茶饮,3-5付为宜。
7、鱼腥草5g、金银花5g、菊花5g、苏叶3g、芦根10g
适应人群:发生群体流行期间,上述各方适应人群症状不明显者。
煎服方法: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