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史俊琴,女,1954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陕西省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史俊琴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自2001年6月起,她先后担任延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建机构、队伍,改善基层监管条件,提升基层监管能力,规范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科学监管理念,鲜明地亮出了“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药监”的旗帜,打开了监管工作局面,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团队,创造了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她品德高尚,为人淳朴,对事业满腔热忱,对同志关怀备至,赢得了广泛赞誉。她曾先后获得全国医药系统先进女职工、全国总工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优秀妇女干部、陕西省“百年百名三八杰出女性”等荣誉。她所在的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九年来,共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五十多项集体荣誉。尤其是2009年8月,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陕西省、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唯一代表,荣获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命名表彰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树立起一面闪光的旗帜。
创先争优活动开始以来,史俊琴同志的先进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系统内外六十多个单位组织到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习。近期,中共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延安市委把史俊琴同志和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学习倡议。为了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掀起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的热潮,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决定,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史俊琴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她牢记宗旨,监管为民的政治品质。史俊琴同志怀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牢记“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要求,为维护215万延安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期奋战在监管一线,足迹踏遍了革命老区的沟沟壑壑。她通过不懈的努力,规范了当地医药市场,创造出九年来药品安全不出事故,案件查处没有复议的优异成绩。学习史俊琴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杆,把科学监管作为事业追求的目标,忠于职守,造福人民。
学习她艰苦奋斗,爱局如家的崇高精神。史俊琴同志忠诚于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监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当中。建局以来,她带领班子白手起家,用家里存款垫付办公经费,挤公交执法,租场地办公,经历了艰苦创业的种种艰辛,实现了机构、队伍和监管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学习史俊琴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始终把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弘扬全系统在创业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不畏艰难,奋勇拼搏。
学习她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优良作风。史俊琴同志坚决捍卫党纪国法的尊严,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中,她深入执法一线,不办关系案,不执人情法,对“人情投资”、“金钱投资”坚决说不。她严于律己,生活简朴,为广大干部做出了表率。在她的带领下,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近300名干部,无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学习史俊琴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坚持公平公正执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学习她心系群众,大爱无私的高尚人格。史俊琴同志用淳朴而真挚的情感,关心和感染着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她提出“不为人情所缚、不为关系所扰、不为压力所惧、不为私利所惑”的选人用人工作原则,组建了一支负责任、有能力、讲团结的集体。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关心群众,为全局干部职工创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丧子之痛的沉重打击面前,她以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重返工作岗位,做到了“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学习史俊琴同志,就是要像她那样,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对人民群众满腔赤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史俊琴同志是广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她工作平凡而精神崇高,扎根基层而满怀热忱,难能可贵而可学可信,是生活和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着新体制、新职能和新形势的严峻考验。我们号召,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史俊琴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宣传史俊琴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史俊琴同志的崇高精神,掀起创先争优、争当科学监管先锋的热潮。通过向史俊琴同志学习,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延安的女儿——史俊琴同志先进事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国食药监党〔2010〕25号附件:
延安的女儿——史俊琴同志先进事迹
延安这片热土,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如今,在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有一名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几十年来,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辛勤耕耘在不同的岗位上。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她倾注了满腔热情,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经受住了诸多超乎寻常的挑战和考验,解决了一系列异常棘手的问题,带出了一支铁军,保障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她就是中共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俊琴同志。
立志改变家乡面貌 做父老乡亲的贴心人
上世纪50年代,史俊琴出生于延安市子长县安定公社安定大队。身为老革命的后代,史俊琴从小就瞻仰过子长烈士陵园,听说过刘志丹、谢子长带领陕北人民闹革命的故事。她立志长大后要继承前辈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1970年,史俊琴从子长中学回到安定公社安定大队不到半年,就成为安定大队青年突击队的队长。当时,安定大队正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青年突击队其实就是“吃苦队”,哪里困难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危险哪里去。史俊琴作为“吃苦队”的队长,就是最能吃苦的那一位。上山修梯田、进沟打水坝,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个山峁每道沟岔都洒下了她的汗水。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谷物难以成活,上世纪70年代初,靠天吃饭的延安人很难糊口。面对这种情形,史俊琴急得“坐不住”。她没日没夜带着青年突击队奋战,就是为了打坝修渠、填沟造地,在千沟万壑间开辟良田,多打点粮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吃上饱饭,也能给国家多缴点粮食。
一天的劳动结束后,伙伴们腰酸背痛。为了给大家解乏、鼓劲,史俊琴带着大家唱起山歌,并且把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名篇也唱了出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嘹亮的歌声中,史俊琴和她的伙伴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1973年,安定大队推荐史俊琴到杨凌农业科技大学上学。尽管上大学是史俊琴的梦想,她却不领情:“我不能走,不能撂下乡亲们,我要是走了,怎么改变家乡面貌?”
不久,史俊琴作为积极分子被抽调到安定公社白杨树坪大队开展路线教育,史俊琴吃住在农民家里,帮老乡干这干那。每天早上,房东老汉刚起床,清扫完院子的史俊琴,已经给他打好了洗脸水。饭桌上,史俊琴盛出的第一碗饭,总是先端给老人。朴实的老汉逢人就夸:“共产党的干部真是好哇!”
1979年,史俊琴从安定公社调入子长县妇联工作。怀着对延安这片热土、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朴素情感,史俊琴把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当作自己的分内事。她主持开展了全县妇女儿童权益状况调查,足迹踏遍了全县机关、企业、学校、乡村,建立了完善的妇女儿童档案。她组织实施了农村妇女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计划和贫困儿童助学计划,培训农村妇女1000多人次,联系捐助1500名儿童上学。她把被人贩子拐骗的外地女童带回家中照料,直到联系上女童的家人。临别时,女童的父亲叮嘱女儿:“你要记住,在延安有个好妈妈。”
1992年,从延安地委党校大专班毕业的史俊琴面临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抉择。从事行政工作近20年,正科任职13年,这时,史俊琴无论是回到县妇联还是去某个乡镇当党委书记,仕途都将是“一片大好”。史俊琴却来到延安地区药材医药总公司,成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干事。
促使史俊琴和医药行业结缘的,是她的党校毕业论文——《关于开发中药材甘草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经过实地调研,史俊琴认为,在延安这样的干旱缺水地区种植甘草是可行的,可以带领老区农民脱贫致富。恰好延安地区药材医药总公司新成立了中药材开发公司,亟需管理上的行家。史俊琴主动请缨到中药材生产种植第一线,想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她挚爱的老区人民找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史俊琴带着同事跑遍了宜川县、延长县、子长县、宝塔区等县(区)的60多个乡镇和800多个行政村,手把手教农民种植中药材,进村入户发放中药材种植宣传资料。农民们掌握了种植技术,看好中药材市场,纷纷从开发公司购买种子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开发公司先后组织各县区种植甘草等中药材20万亩,扶持12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公司再不为职工工资发愁了。1995年,史俊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先进女职工”称号;1996年,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
1998年1月2日,史俊琴临危受命,到连年亏损的宝塔区药材公司兼任经理。销售额从每年100多万元增加到400多万元,职工工资从每月七八十元涨到了300多元。一年以后,宝塔区药材公司的账面上,已经有了70多万元结余。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扭亏为盈的喜悦,2000年,延安市药材医药总公司又把史俊琴派到了药品零售公司兼任经理。总公司想让史俊琴再一次充当“救火队长”,让不景气的药品零售公司走向好转。
药品零售公司的这位新经理,几乎没有在自己的新办公室安安稳稳地坐过一天。零售公司原有的门店面积太小,发展后劲不足,她带着几位工作人员跑遍了延安大街小巷,寻找新地址。他们看中了一家70多平方米的食堂,转让费凑不齐,史俊琴自己掏钱先垫上。装修费太高,史俊琴带着大家自己动手,把食堂丢弃的锅碗瓢盆清理出去,又买来装修材料,连夜加班动手装修。门店选好了,她又带着大家跑到省城西安,看药材和药品质量,比对价格,拿个小本子不停地记。
2000年年底,药品零售公司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大关,创历史新高。职工工资从每月六七百元涨到一千多元、两千多元,最高的,能拿到三千多元。史俊琴也被延安地委、行署评为扭亏为盈好经理。
2001年,史俊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她被任命为延安市药品监管局的首任局长。
十几岁的史俊琴曾经被人说她有点“憨”,总是冲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去。已过不惑之年的史俊琴,还是被人认为有点“憨”。人往高处走,别人都想往好的单位转,她却专往亏损的、不景气的或者新成立的单位去。史俊琴敢接“烫手的山芋”,是因为她从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得失放在天平上。只要是对大伙儿、对集体、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她就敢放手去做,“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遇到困难先想着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那能叫全心全意吗?”
从唱着“我们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女娃娃到全身心投入保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神圣事业的监管卫士,从沐浴着延安精神长大到主动去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史俊琴不愧为喝着延河水长大的延安的女儿。
倾情食品药品监管 做公众健康的守护者
2001年6月,延安市药品监管局成立了。接过局长任命书时,史俊琴才知道,这个新单位就连一孔窑洞、一盏灯都没有。一无办公地点,二无办公经费,三无工作人员,只有一枚公章、四位领导。与此同时,当时的延安药品市场比较混乱,“黑牌子、低房子、木匣子”是很多无证售药点的写照。
在市场调研中,史俊琴发现,市场上有的药店从没办过证,有的药品包装盒上还印着“文革”时期的标语,有的药品从外观上看已经明显变色了,却还在使用。
“咋能让老百姓吃这种药啊?”史俊琴急了。她召集副局长刘长柱、李安清和纪检组长尚志杰一起召开了“诸葛亮会”,决定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药监。没有经费,班子成员自己掏腰包垫付办公费;没有办公场地,就在路边院落流动办公或者在家里办公;没有交通工具,就来回挤公共汽车;没有工作人员,四位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办事员。
史俊琴的爱人杨汉清至今都不知道,延安市局刚成立时,史俊琴瞒着他,取出家里的存折,和一名副局长一起拿出3万元钱垫付了办公经费。延安市政府以每亩16.8万元的价格拨给延安市局8亩地,史俊琴从同学、从亲戚那里借了50万元,又从朋友那里借了50万元,并且说明是无息借款。
2002年“五一”长假期间,根据群众举报,延安市局在长青路发现了两个隐藏在民房里的地下药械批发窝点。史俊琴带队参战,查封这两个窝点。在执法过程中,不断有说情电话打进来。不管谁说情,史俊琴就是不给“面子”。她斩钉截铁地说:“涉及药品安全的口子绝对不能开,违法乱纪坑害老百姓的事谁说也不行!”为了排除干扰,她干脆将电话关掉,与执法人员一起将390多件标值20万余元的药械依法封存查扣。
如果谁想对史俊琴搞“金钱投资”那一套,绝对只有吃“闭门羹”的份。有一家外地的药品经营企业想在市区中心街开药品超市,未办理任何手续就暗地里租铺装修,因不符合法定布局规划被延安市局“叫停”。该企业负责人三番五次找到史俊琴,并许诺给予她一定股份,史俊琴丝毫不为所动,坚持按照原则办事,坚决予以取缔。
同样是这家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再次在新址上筹办药品超市时,又有人找到史俊琴。这次找上门的,很多是史俊琴在医药企业工作时的老朋友、老同事。他们说,外地的企业进入延安药品市场,肯定会影响本地企业的生意,史俊琴是局长,给企业吃个“闭门羹”应该不是难事。史俊琴耐心地劝说道:“别管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的,药品质量合格,能方便延安老百姓用药,我们都应该支持。”
史俊琴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妹妹。多年来,弟弟、弟媳已经习惯了三姐的照顾,有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找三姐。前年,二弟媳妇下岗之后,想让三姐帮忙在市区开一家药店。没想到,三姐却拒绝帮这个忙。同样,史俊琴爱人杨汉清的侄子想在子长县开一家药店,这个“方案”在史俊琴这里也没被通过。这些年,以史俊琴亲戚的名义要求审批药店的人,或者以史俊琴亲戚的名义要求减免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不乏其人。史俊琴说:“我敢保证,我的亲戚里没有一个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的,你们一定要严格执法,依法行事,不用顾及任何人的情面。”
自家人想开药店,门都没有。但是史俊琴却扶持一个素不相识的小护士开了一家药店。
在了解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护士贾梅梅家境极为困难,并且她家所在的宝塔区临镇尚无一家药店时,史俊琴建议贾梅梅一家在临镇开一家药店,既可以渡过难关,也可以方便临镇百姓购药。在延安市局市场工作人员的倾心指导下,2003年,临镇的第一家药店通过GSP认证,顺利开业了。
药店盈利后,贾梅梅来到史俊琴家里,表示感谢。当贾梅梅递上5000元钱“心意”时,史俊琴顿时急了,连人带钱直往门口推。贾梅梅流着泪说:“您是我们一家的恩人,现在药店开始赚钱了,感谢您也是应该的。”史俊琴说:“我帮你不是为了钱,你要是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不理你了!”
除了不收行政相对人的钱和物,史俊琴还要求自己和她的同事不吃企业一顿饭。在有违规问题面临处罚的企业不吃,没问题的企业也不吃。
某大药房管理比较规范,效益一直较好。药房的总经理为了“联络感情”,一直想请史俊琴等延安市局班子成员吃顿饭,可是9年来,史俊琴始终未和他们在“酒桌上见”。每次拒绝时,史俊琴都笑着说:“你们生意好,那是你们管理得好。只要规范、守法经营,我们都会大力支持,不需要搞请客吃饭那一套。”
史俊琴认一个老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人都是感情动物,刚才还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马上就给人开罚单,史俊琴觉得很多执法人员可能做不到。“今天短一短,明天软一软,后天再缓一缓,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就打了折了。”
“不为人情所缚、不为关系所扰、不为压力所惧、不为私利所惑”是史俊琴带领的延安市局选人用人的原则。把好选人用人关,把能顶事的人选到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是延安市局的用人底线。近乎苛刻的做法,使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避免了“先天不足”,为队伍建设夯实了基础。
机构组建之初,不少人跑“门子”、托“关系”,想把自己的人“塞”进来,有人还明确表示给5万元、10万元“赞助费”。对送上门的“好处”,史俊琴从不动心。对不符合进人标准的,不管关系多硬、路子多宽、“好处”多大,她一概说“不行”。但对那些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和工作成绩突出、口碑好的人,延安市局党组却破格选调和录用。
某县局几任局长的人事变迁,最能反映史俊琴和延安市局党组的用人观。2001年这个县局组建时,延安市局党组到该县考察领导班子,发现县上推荐的局长人选不符合任用条件。另有一名县局副局长人选在德、能、勤、绩等方面都更胜一筹,民主测评得分也最高。因此,他们将由这名副局长拟任局长的班子组建名单报给了陕西省局。这时,原先县里推荐的那名候选人搬出许多人说情,其中有些人还是局长史俊琴的老领导、老熟人,史俊琴就是不松口。该县主管领导带着有关人员来到市里找史俊琴沟通,史俊琴还是没松口。这位破格提拔使用的干部任该县局第一任局长后,该县局连续三年在工作考核中位居全市各县局第一。大家都说延安市局用对了人。该县主管领导也和史俊琴“不打不相识”,主动给史俊琴打了一个电话:“您这个老大姐让我佩服,这么坚持原则,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后来,这个县局的首任局长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市局,谁来接他的位子?史俊琴对上门来找她的人说:“顶事的人,不来找我们也会考虑;不顶事的人,找了也没用。”一位“光知道干活”的老实人最终胜出。
与其忙着跑官要官,不如专心埋头做事。延安市局选贤用人的举措,暖了干事人的心。史俊琴为此也顶住了不小的压力。
2001年,某企业的一位下岗职工设法托某位领导批了张条子,想到延安市局工作。很多人都认为这事十拿九稳,肯定能办成,因为当时史俊琴为机构组建的事需要支持。但是史俊琴还是坚持说不行,一是这人是企业职工不能进政府部门;二是其专业不对口,不是市局需要的人才。为此,她专门找到有关领导,最终这个人没有进入延安市局。
迈入延安市局门槛的人,依然不能松口气。2004年,由于连续三年考核倒数第一,某县局局长被免职。很多人和史俊琴说,要不要做得这么“绝”?史俊琴的回答是:“不吃凉粉腾板凳,有为才能有位。”
有为才能有位,为了不当“老末”,大家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建局9年来,延安市局共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50多项荣誉。9年来,延安市没有出现一起药品安全事故,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近300人无一例违法违纪行为。
作为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带头人,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称史俊琴是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她的同事、她的朋友说她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很多被她“得罪”过、被她处罚过的人,也称赞她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心系“家庭成员”冷暖 做监管队伍的排头兵
很多在延安市局工作的人会把这里比作一个大家庭,史俊琴是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她心里装着每一个人。她用顽强挺立的姿态和朴素炽热的情感,关爱和感染着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中的每位成员,使这支队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几年前,洛川县局职工李忠保患严重的肝硬化,他的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生活十分艰难。史俊琴得知情况后非常关心,时常打电话询问李忠保的情况,要求洛川县局尽最大能力帮助他。在李忠保病重期间,她亲自到医院探望,并送去医疗费。2005年9月,李忠保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当时在外开会的史俊琴专门打电话叮嘱办好追悼会。
2004年2月18日6时,在华阴市参加函授学习的宜川县局职工呼建红在准备回家的路上,不幸被摩托车撞倒,头部受重伤导致颅脑严重损伤,昏迷5天。经华阴市医院和西安西京医院30余天的救治,呼建红的病情基本稳定,但记忆力尚未完全恢复,生活不能自理,医疗费花去5万余元。史俊琴得知后,当即指示市局即使是借款,也要给呼建红治病。4月8日,刚刚在陕西省局参加完会议的她到宜川调研。当天下午,她顾不上休息就和市局的同事一起去看望了呼建红,嘱咐他要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临走时,她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00元钱,给了呼建红。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一度连手机都不知为何物的呼建红如今“奇迹”般地回到了宜川县局稽查科的工作岗位上。
2006年6月19日一大早,甘泉县局稽查科长贾学伟准备乘车到延安,参加延安市局组织的纪念建局5周年演讲比赛。过马路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头部着地,伤势严重。随即赶来的救护车火速将他送往延安市救治。史俊琴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延安市局班子成员开会,市局迅速组成了救助、后勤、家属安抚等几个小组。在大家争分夺秒的努力下,从车祸发生到贾学伟被推进延大附院的手术室,前后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昏迷4天4夜后,贾学伟最终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
带着情感和责任,史俊琴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延安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干部职工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而且更关心他们政治上的成长,为他们“修枝剪叶”。
延安是我国三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每年清明、“七一”前夕,史俊琴都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地参观学习,请老红军、老八路讲革命传统,接受革命洗礼,查找在理想信念、奉献精神、革命斗志、艰苦奋斗作风等方面的差距,为勤政廉政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现任延安市局市场科科长的张国琴,2001年成为延安市局公务员时已经42岁了。从市场科到安监科,又回到市场科,9年里,张国琴经历了业务量最大的GSP认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延安第一次GMP认证,她从一名只懂得药品检验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精干的药品监管人员。2003年底,陕西省组织开展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作为延安市唯一一名GMP认证检查员,张国琴第一次带队参与全省的认证检查。临走前,史俊琴语重心长地对张国琴说:“国琴,全国有个别地方在认证中出过问题,这次出去认证,你要带好队,公正廉洁地去认证。”
张国琴郑重地回答:“史局长,我不会给您丢人,也不会给单位抹黑的。您的话我句句都记在心里。”在这次GMP认证检查中,延安市局没有出现任何问题。2006年,延安市局获得“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对于局里的很多“80后”年轻人来说,每当思想上想抛锚的时候,史俊琴的教诲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在他们耳边响起,他们会及时让自己刹车,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
史俊琴用细腻的心关爱着延安食品药品监管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她自己的家庭却不幸遭遇了重大变故。
2008年3月25日,史俊琴28岁的儿子、在延安市交通局审计科任科长的杨晓琦在到西安出差返回延安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因公殉职。
晚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之一。善良的人们在为史俊琴悲伤痛惜的时候,不免猜测:不知要多久她才能缓过劲来,干工作的心气恐怕也没了吧。延安市局的干部职工“心情也都灰灰的”。他们无法想像,如果史俊琴这个带头人垮了,对延安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儿子出事后第14天,处理完后事的史俊琴出现在延安市局。上午8时30分,史俊琴主持召开了延安市局党组会和全体职工大会。在职工大会上,面色如常的她对近期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对史俊琴的支持;掌声中伴着几声抽泣,这是几位女同事在心疼自己的老大姐。紧接着,抽泣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台下的男人、女人都泪流满面,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
史俊琴的眼圈红了,但她的声音依然坚定:“这些天来,同志们的安慰和问候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有决心调整心态振作起来。我们今天的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千万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情影响事业的发展。现在延安的药品市场没出事,不代表今后也不会出事,我们一刻也放松不得。”她提高嗓音:“我是儿子的母亲,也是个有事业的人。有事业的人,精气神不能垮,大家要抬起头来,共同把我们的事业做好!只要大家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和支持。”
2008年4月14日,延安市局网站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信息——那是延安市局全体职工发自肺腑的声音:“今后,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史局长的亲人。我们坚信,在以史局长为班长的市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将同心同德、鼓足干劲、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坚决筑好百姓饮食用药安全的‘防火墙’,延安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坚强的背后,史俊琴默默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楚。由于丧子的过度悲伤,她患上了面部神经麻痹。重返岗位时,病还没好。工作忙,白天没时间去医院,她就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去医院做理疗。这个毛病至今伴随着她,每到极度悲伤,依然会发作。忽略了悲伤,忽略了病痛,史俊琴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她常对局里的年轻人说:“你们工作的时间还很长,我已经50多岁了,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为党和人民多做点事情,我们承担的是保障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的重任呀!”
2010年,史俊琴荣获陕西省“百年三八杰出女性”荣誉称号。这项由陕西省妇联联合有关媒体举办的评选活动,经过社会推荐、组织推荐、评委评审环节后,进行了网络公示,由网民公开投票。最终入选的百名杰出女性中,有为新中国成立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推动妇女解放和妇女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妇女运动先驱,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行业领头人。史俊琴的入选理由是:“她是一个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看得高于一切、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杰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