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落实《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协〔2007〕285号)的要求,做好《2007年度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编写工作,国家局在连续几年开展食品安全调查与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了部分省(区、市)开展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的信息监测工作。现将《2007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方案》(1~4)印发给你们,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承担监测任务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按时完成承担的任务。
二、本项工作所采集的信息仅作为安全状况分析评价的依据,不用于监督执法。
三、在执行监测任务过程中,要严肃工作纪律,不得接受企业赠送的任何物品和礼金。
在实施信息监测工作中遇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国家局联系。
联系人:崔瑞芳 王铁军
电 话:010-88330518 8833053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七年八月十六日
2007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方案1:
2007年全国猪肉安全状况信息监测
一、工作目标
(一)掌握生猪养殖、生猪屠宰环节的基本状况;
(二)了解生猪养殖、屠宰企业安全控制措施的现状;
(三)重点了解生猪疫病及控制情况、2007年上半年生猪存栏及出栏情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状况;
(四)分析研究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和管理水平,归纳总结不同地区猪肉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
(一)监测品种
猪肉(含白条肉、冷鲜肉)
(二)监测内容
1.政府监管信息收集
主要收集2007年年初以来本省(区、市)生猪存栏和出栏情况、防疫情况、病死猪发生率、猪肉检测情况、主要安全事件、消费者投诉、采取的监管措施和专项整治等信息。
2.养殖和屠宰环节信息收集
(1)养殖环节
选择本省主要生猪供应点(或基地)10个左右,开展现场调查,填写有关调查表(见附件1),完成调查情况报告,报告中要有数据、记录等内容作为支撑报告的依据。
调查内容:生猪养殖的安全状况,生猪养殖基地的安全控制体系。
(2)屠宰环节
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屠宰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填写有关调查表(见附件2),完成调查情况报告,报告中要有数据、记录等内容作为支撑报告的依据。
调查内容:猪肉(含白条肉、冷鲜肉)食品安全状况,屠宰企业对猪肉安全控制体系状况,不合格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的来源,屠宰加工企业机械化状况。
3.企业信息交流
组织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分别召开座谈会,了解行业动态、发展趋势、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行业信息,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安排
本项监测工作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实施,江西局牵头落实具体监测任务,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和陕西省(区、市)局承担本地具体信息监测工作。
(二)完成时限
承担任务的省(区、市)局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本地调查信息,并完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情况,生猪疫病及控制情况、上半年生猪存栏及出栏情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状况等重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存在问题等。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于2007年11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送江西局。江西局负责汇总、整理承担任务省的调查信息,并于2007年11月20日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家局食品安全协调司。
附件:1.生猪养殖产品安全信息调查表
2.屠宰加工企业猪肉安全信息调查表
2007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方案2:
2007年全国水产品安全状况信息监测
一、工作目标
(一)了解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
(二)了解我国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与企业自身安全控制措施与现状;
(三)分析研究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和管理水平,归纳总结不同地区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主要的问题,为提高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
(一)监测品种
具体监测品种由承担任务的省(区、市)局根据本地消费实际选择,品种数不少于5种。
(二)监测内容
1.政府监管信息
(1)水产品安全监管机制调研
各省(区、市)水产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分工,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地方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标准和监管措施。
(2)监督执法信息
养殖环节、流通环节政府监督状况、监督抽查结果;水产品中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专项整治情况。
2.生产经营环节信息
(1)生产环节。选择10家左右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填写有关调查表(见附件1)。
调查内容:水产品安全状况;生产、加工企业水产品安全控制体系状况;不合格产品无害化处理情况;加工企业水产品原料来源情况;生产、加工企业渔用投入品使用记录及其来源记录、产品生产记录。
(2)流通销售环节。选择10家左右有代表性的流通销售企业,开展调查,填写有关调查表(见附件2)。
调查内容:鲜冻水产品消费量;市场准入与流通过程的安全控制措施;水产品批发商情况;鲜冻水产品安全状况;鲜冻水产品供应来源状况。
3.企业信息交流
组织水产养殖、加工、捕捞、流通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行业动态、发展趋势、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行业信息,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4.水产品安全事故信息
本年度发生的水产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安排
本项监测工作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实施,辽宁局牵头落实具体监测任务,上海、浙江、福建、广西、山东省(区、市)局分别承担本地具体信息监测工作。
(二)完成时限
承担任务的省(区、市)局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本地调查信息,并完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存在问题等。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于2007年11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送辽宁局。辽宁局负责汇总、整理承担任务省的调查信息,并于2007年11月20日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家局食品安全协调司。
附件:1.水产品安全信息全程采集表(生产单位)
2.水产品安全信息全程采集表(市场)
2007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方案3:
食品标签信息监测
一、工作目标
(一)了解和掌握食品标签标识、宣称的基本状况;
(二)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调查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标签标识、宣称的认知情况;
(三)重点了解食品标签标识、宣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管理现状,分析食品标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工作内容
(一)监测品种
乳制品、熟肉制品、饮料(包括瓶装水)、蜜饯、果冻、膨化食品和散装食品等日常消费量较大的食品。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减具体品种,但应确保监测品种不少于5种。
(二)监测内容
1.政府监管信息
标签标识知识宣传普及情况,监测品种的监督检测情况及其专项整治情况等。
2.加工环节信息
在本省(区、市)范围内,确定不同规模的监测品种加工企业40家,发放《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标签标注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回收的有效调查表应不少于30家。
3.流通环节信息
分别选择非连锁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卖店现场采集标签样本。每类监测品种采购8-10个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以当地企业的产品为主。对样品标签标识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填写《食品标签样品收集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将收集的产品标签附在表后,一并报送国家局。标签与产品无法分离的,附实物包装。
4.信息交流
分别组织召开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座谈会,了解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标签标识要求和内容的认知情况。
食品生产者座谈会:邀请食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选择2-3家企业)技术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参加。依据座谈会提纲(见附件3)开展座谈,并请参会人员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见附件4)。
食品销售经营者座谈会:邀请销售食品的企业(15家不同规模层次的商家)负责人和3-4位个体经营者参加。依据座谈会提纲(见附件5)开展座谈,并请参会人员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见附件6)。
食品消费者座谈会:邀请当地社区、乡镇或街道的消费者(15人左右)参加。依据座谈会提纲(见附件7)开展座谈,并请参会人员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见附件8)。
5.监测产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
本年度发生的监测产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安排
本项监测工作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实施,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有关省(区、市)局承担本地具体信息监测工作。
(二)技术支持
国家局组织专家组负责指导开展本项信息监测工作。相关省(区、市)局可以邀请专家协助工作,有此需求的可以向国家局提出(9月1日前),国家局将作统一安排。
(三)完成时限
承担任务的省(区、市)局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本地调查信息,并完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实施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存在问题等。调查资料和调查报告在2007年11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家局食品安全协调司。
附件:1.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标签标识情况调查表
2.食品标签样品收集情况登记表
3.食品生产者座谈会议提纲
4.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生产者)
5.食品经营者座谈会议提纲
6.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经营者)
7.食品消费者座谈会议提纲
8.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消费者)
9.监测工作参考依据
附件3:
食品生产者座谈会议提纲
一、座谈对象
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邀请不同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或销售负责人参加(签到表作为报告的附件)。
二、座谈目的
1.了解生产者对食品标签标注内容要求的理解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认知程度;
2.掌握生产者对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存期和保质期的理解情况;
3.了解企业处理到期食品的方法、以及对由企业承担处理过期食品和召回食品责任的看法。
三、座谈程序
1.请参会人员现场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生产者)》(见附件4)。
2.告知参会人员:本次座谈是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不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作任何评价,不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3.就下列问题开展座谈(座谈记录作为报告的附件):
(1)企业在确定食品标签内容时主要按照什么规定进行?
(2)企业在商场的到期食品、有问题的食品是怎样处理的?
(3)对生产日期、保质期超前标注等行业中存在的现象有哪些看法?
(4)对由企业承担处理过期食品和召回食品的责任有哪些看法?
(5)完成报告需要的其他议题。
附件4:
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生产者)
答卷人单位:
答卷日期:
1.我国对食品标签有规定吗?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性的?食品标签主要要求标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2.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存期和保质期有什么区别?
3.你公司食品包装上的日期是打印的吗?请您简单描述一下打印过程。
4.销售部门人员对生产日期的打印有什么要求?对产品标签上的宣传内容有什么要求?
附件5:
食品经营者座谈会议提纲
一、座谈对象:
邀请不同规模的食品销售企业(商家)的负责人和个体经营者参加(签到表作为报告的附件)。
二、座谈目的:
1.了解经营者对食品标签标注内容要求的理解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认知程度;
2.重点了解与会企业散装食品销售时的打印标签情况;
3.询问与会者对到期、有问题食品的处理办法。
三、座谈程序
1.请参会人员现场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经营者)》(见附件6)。
2.告知参会人员:本次座谈是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不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作任何评价,不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3.就以下问题开展座谈(座谈记录作为报告的附件):
(1)商家进货时对食品标签内容审查吗?如果审查按照什么要求进行?
(2)以散装速冻食品为例,了解商家如何向消费者提供散装食品标签信息,标签上包括了哪些内容?
(3)商家销售食品过程中,对到期食品、有问题的食品是怎样处理的?
(4)对生产日期、保质期超前标注等行业中存在的现象有哪些看法?
(5)完成报告需要的其他议题。
附件6:
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经营者)
答卷人单位:
答卷日期:
1.我国对食品标签有规定吗?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性的?食品标签上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存期和保质期有什么区别?
3.你们商场自己打标签的食品主要有哪几类?
4.散装食品需要打日期吗?如果需要,打什么日期吗?散装食品的标签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5.商场对到期(过期)食品、有问题的食品如何处理?
附件7:
食品消费者座谈会议提纲
一、座谈对象
邀请当地社区、街道或乡镇的消费者参加(签到表作为报告的附件)。
二、座谈目的
1.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理解情况;
2.了解消费者对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存期和保质期的理解情况;
3.了解消费者对到期(过期)食品的处理的看法或意见。
三、座谈程序
1.请到会者现场填写《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消费者)》(见附件8);
2.告知参会人员:本次座谈是了解食品标签中的实际情况,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
3.对以下问题开展座谈(座谈记录作为报告的附件):
(1)选择食品时您最关心的食品标签内容是什么?
(2)您认为商场里的到期(过期)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应该怎样处理?
(3)您对生产日期、保质期超前标注等行业中存在的现象有哪些看法?
(4)标签中标出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用吗?为什么?哪几种食品添加剂的信息您认为最重要?
(5)完成报告需要的其他议题。
附件8:
食品标签认知程度调查问卷(消费者)
答卷人姓名:
答卷日期:
1.您选择食品时主要关心标签中的哪些内容?
2.生产日期、包装日期、保存期和保质期有什么区别?
3.看食品标签时您感到最不方便的是什么?
4.商场里销售的散装食品要打标签吗?您认为应该打哪些内容?
5.您知道商场对到期(过期)食品、有问题的食品是怎么处理的吗?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附件9:
监测工作参考依据
1.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
3.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4.GB/T 12493《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5.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6.商务部《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
2007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工作方案4:
儿童食品中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状况信息监测
一、工作目标
(一)了解生产者对儿童食品中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知情况;
(二)掌握儿童食品中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安全性控制以及安全状况。
二、工作内容
(一)监测品种
乳制品(主要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牛奶、乳饮料)、饮料、冷冻饮品、果冻、膨化食品等儿童食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具体品种,但应确保调查品种不少于5种。
(二)监测内容及工作方式
1.政府监管信息
利用部门间信息交流机制,收集本省(区、市)各部门对儿童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的监管状况、监督抽查结果、专项整治情况等监管信息。
2.重点信息收集
调查本省(区、市)相关生产企业对儿童食品安全中使用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知情况,对国家法规、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儿童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和安全性控制措施。
(1)组织召开生产企业座谈会,邀请当地儿童食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选择3-4家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依照座谈提纲(见附件1)开展座谈,并请参会人员现场填写《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见附件2)。调查当地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使用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状况,对儿童食品中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知状况,对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
(2)进行问卷调查。向本省(区、市)儿童食品企业(按不同规模、品种确定40家以上的企业,有效回收问卷不少于30家)寄发《企业产品信息调查表》(见附件3)、《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表》(见附件4),并进行回收、整理和分析,收集生产企业对儿童食品中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控制的相关信息。
(3)开展企业实地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开展)。根据座谈会和调查表的实际反馈情况,选择部分儿童食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选择1-2家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依照调查提纲(见附件5),询问企业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检测化验和索证情况,了解验收程序主要控制的安全性指标的指标值,企业对复合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清晰等情况。
3.监测产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
本年度发生的监测产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安排
本项监测工作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实施,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陕西、青海等省(区、市)承担本地具体信息监测工作。
(二)技术支持
国家局组织专家组负责指导开展本项信息监测工作。相关省(区、市)局可以邀请专家协助工作,有此需求的可以向国家局提出(9月1日前),国家局将作统一安排。
(三)完成时限
承担任务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本地监测信息,并完成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存在问题等。调查资料和报告在2007年11月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家局食品安全协调司。
附件:1.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座谈会提纲
2.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3.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信息调查表
4.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使用辅料及食品添加剂情况调查表
5.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实地调查提纲
附件1:
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座谈会提纲
一、座谈对象
邀请当地不同生产规模的儿童食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选择3-4家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签到表作为报告的附件)。
二、座谈目的
1.了解当地儿童食品行业的基本状况、从业人员对法规标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以及行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
2.重点了解生产者对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知程度,以及企业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使用和标签标示方面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
三、座谈程序
1.首先请参会的企业技术人员现场填写《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见附件2)。
2.告知参会的企业技术人员:了解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使用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是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强调对被调查企业负责,不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作任何评价,不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
3.就以下问题开展座谈(座谈记录作为报告的附件):
(1)你们在产品研发或者生产过程中,怎样选择辅料和添加剂?如何确定使用量?
(2)一些辅料或添加剂公司推荐的效果好或成本低的新产品,经过试用后确实不错,是否直接用于生产?是否需要有什么手续?
(3)购买辅料、食品添加剂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以哪个部门哪个人的意见为主?
(4)买回来的辅料、食品添加剂怎么验收?验收标准是什么?
(5)食品标签上配料表的内容怎么写?一般由谁来写?用的辅料、添加剂要不要全写上?
(6)你们的小孩喜欢吃哪些食品?你们担心有什么问题?
(7)完成报告需要的其他内容。
附件2:
食品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请写出你单位确定和使用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有哪些要求或规定?
2.哪些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品种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出具体名称?
3.你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是如何确定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用量的?
4.你认为目前行业中在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和食品标签标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附件5:
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实地调查提纲
1.根据座谈会和调查表的实际反馈情况,选择部分儿童食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选择1-2家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工作。
2.询问企业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检测化验和索证情况。
3.到企业化验室向化验人员了解辅料及食品添加剂验收时主要检测哪些指标?
4.查看企业原材料仓库,注意无标识的辅料、添加剂。
5.对复合添加剂,向技术人员了解对主要成分是否清楚等情况。
6.了解企业对政府监管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以及行业存在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