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08392210(微信同号)
18980413049
2018-08-09
/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天津市
现行有效
/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依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18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平台载体实现了高端化发展,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具备了良好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在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方面,天津飞腾公司的64位自主高性能CPU-FT2000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可替代Intel服务器芯片。曙光“星云”计算机曾在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排名全球第二。“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南大通用GBase系列数据库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为智能产业发展引领护航。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陈永川、姚建铨等院士领衔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物联网等领域具备较强技术基础;天津大学研发的世界首套在轨脑机交互及脑力负荷等神经工效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天宫二号”。南开大学的视觉显著性计算、智能机器人达到国际领先。汉柏科技的人脸识别、海量信息的中文语义分析均达到国内领先。智慧视通、深思维科技等企业在视频图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方面技术水平突出。
二是高端平台载体不断搭建,智能体系初步形成。我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0余家。聚集了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服务重大创新和产业研发用户数已超过1600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打破了我国在油气能源领域、气候气象领域依赖国外超级计算能力的局面,成为“国之重器”。
三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天津智港”具备雏形。军事交通学院的无人驾驶汽车连续多次获得“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国冠军,东丽区建设了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天津清智科技公司开发出“全自动驾驶智能联网通勤车”。长荣健豪公司的“云印刷”、天地伟业公司的智能监控设备、恒银公司的金融安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易华录公司建成服务天津辐射环渤海地区的国际顶级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软通动力公司的“智慧城市科学规划平台”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天津电子政务云平台、“津云”、东丽的“华为云”、天津滨海工业云等“云平台”支撑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CPU为核心,上下游应用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开发区、武清、北辰、东丽等区初步形成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产业集群,开发区正在打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健康医疗等高端智能产业集群,滨海新区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及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
我市具有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和优势,但与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深度学习算法、神经网络芯片、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缺乏原创性成果;二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在核心芯片、关键算法领域缺乏技术领军人才,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性领军人才偏少;三是相比先进省市产业发展基础偏弱,人工智能赖以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产业,相比北京、深圳、上海等发达省市还有一定差距。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演进,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和技术不断突破,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持续革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据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700亿元,我国市场规模380亿元,占比14.1%。为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导权,欧美各国竞相加强战略部署和公共财政投入,密集发布人工智能方面的战略规划。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IBM等巨头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合作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模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亮点。
从国内看,我国积极构筑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百度、阿里、京东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该领域持续发力,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江苏、贵州、辽宁等多个省市正在积极谋划或已经出台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与美、欧、日形成“四方鼎立”、中美“双雄竞逐”的竞争态势。
从我市看,发展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已成为天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和重大机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天津智港”,积极谋划智能科技产业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支撑我市社会、经济、民生、科技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为促进三地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持续办好世界智能大会,加强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聚信息、聚技术、聚人才、聚项目,形成“人才聚集、技术聚集、产业聚集”三大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提升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和提高经济和社会的智能化水平为主线,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打造杀手锏产品和培育领军企业为重点,以平台和载体建设为抓手,实施“11893N”任务,部署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打造有利于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智能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天津智港”,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新引擎,有力支撑科技、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专栏 “11893N”任务
天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实施“11893N”任务,即面向人工智能开展1个前沿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夯实基础软硬件1个重要基础支撑,推动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8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开展面向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与健康等9个应用示范,强化3大服务平台,打造若干个特色产业聚集区。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相结合。坚持在核心芯片、关键装备等基础软硬件方面的自主创新,强化安全保障。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加大原始创新的同时,考虑引进、吸收再创新。对于产业链缺失环节和重点应用领域,加大引企、引智、引技力度。
——系统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项目、人才、平台、基地等要素,布局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并聚焦我市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开源开放与引导监管相结合。打造一批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加强安全防范、市场监管。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研制一批重大基础软硬件产品,攻破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杀手锏”产品,3至5个关键领域进入国家布局。培育人工智能科技领军企业10家。建设2至3家国家级或部委级创新平台。建设1至2个人工智能众创基地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示范模式。领军企业和行业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化”品牌企业5家,引进和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军企业。把天津初步打造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
——到2025年,在基础软硬件、自然语言处理、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等关键技术及部分应用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同步,打造若干国家级重大创新基地,初步建成开放协同的“大智能”创新体系。引进和培育一大批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杀手锏产品,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全国知名品牌,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智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天津乃至全国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三、重点任务
(一)主要任务。
1.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围绕人工智能赖以发展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高性能计算机等基础软硬件方面,打造一批“自主、安全、可靠”的“国际化”品牌产品,成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引擎。着力提升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混合增强智能、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跨媒体分析推理、虚拟现实智能建模、群体智能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原始创新能力,铸造本市技术层的领先优势。
2.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支撑与服务能力。重点强化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基础平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能力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海内外顶尖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着力搭建专业化、国际化的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智能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支撑各产业领域智能化发展。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制造、医疗健康、农业、金融、商务、物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和示范,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领域领先优势,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4.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聚集区。围绕基础软硬件、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与健康、智慧城市、智能金融、智能农业等领域,布局各区域优势,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和产业园区,形成1至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聚集区,实现我市人工智能上下游联动发展,区域聚集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聚集群。
(二)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重点。
对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构建一个体系、把握双重属性、坚持三位一体、强化四大支撑”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工作方案,聚焦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围绕“11893N”重点工作开展。
1.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瞄准国家战略,兼顾应用目标和长远发展,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鼓励原始创新,突破应用基础理论瓶颈,重点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论文、专利。
2.夯实基础软硬件重要基础支撑。加强高端芯片和智能软硬件的系统研发,做大做强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高性能计算机等关键领域及产品;重点推动研发智能感知芯片、深度学习终端专用芯片等智能硬件系统,同时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中间件、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实现智能基础软硬件协同发展。
3.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提升我市人工智能原创能力和竞争力的相关需求,依托我市智能科技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对接国内外优势资源,以基础理论、算法和智能软硬件为平台,以突破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技术、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群体智能技术等8个关键共性技术方向为重点,形成我市人工智能科技支撑技术体系。
4.开展支撑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示范。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应用、智能医疗与健康应用、智能农业应用、智能交通与港口应用、智慧城市与环保应用、智能商贸物流应用、智能文化创意应用、智能金融应用、智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应用等9大重点应用领域,实施重大应用工程,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技术向产业转化应用,促进和培育技术集成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的共同创新,加快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
5.强化3大人工智能服务支撑平台。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金融等应用领域,强化对人工智能战略咨询、超级计算、数据支撑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多方位的服务需求,重点聚焦高端战略研究智库平台,超级计算、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
6.打造多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建设基础软硬件、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与健康等若干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和特色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滨海高新区打造基础软硬件创新高地,推进飞腾CPU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的应用,整合上下游科技和产业资源,打造自主信息安全产业链;推动东丽区智能网联车产业聚集发展,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与示范小镇;推动开发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及智能制造、智能健康与养老等应用领域;支持空港经济区建设中欧智能制造产业园,引入GE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中心;支持中心生态城发展数据存储、清洗、分析、应用、交易的大数据全产业链;依托京津冀医疗大数据开发及应用大会,建设于家堡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
(三)重点工程。重点围绕理论技术创新、基础软硬件、关键共性技术、技术应用示范、技术支持平台实施5大创新工程。
1.前沿技术和基础理论“育苗”创新工程。瞄准国家战略,面向国际前沿,兼顾应用目标和长远发展,超前布局可能引发人工智能范式变革的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人工智能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鼓励原始创新,发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理论基础优势,重点突破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量子智能计算理论、类脑智能计算理论等基础理论;加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发展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原创性强、非共识的探索性研究,力争在理论、方法、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提出更多“天津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天津原创发现”。(责任单位:市科委、市教委)
2.基础软硬件“领航”创新工程。依托飞腾、麒麟、南大通用、曙光等领军企业,围绕核心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高性能计算机等,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不同企业产品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天津产品群”,以此为核心强化自主安全信息产业链,引领产业发展。加大图形处理器等核心硬件的研发,鼓励芯片企业与高校产学研联动,围绕系统系芯片(SoC)、图形处理器(GPU)、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芯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图像识别、机器翻译、控制决策等方面形成一批“天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在核心芯片、关键装备、基础软件等方面研制出一批重大基础软硬件产品,持续推动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推动天津大学、天津飞腾等院所企业探索智能感知芯片、深度学习终端专用芯片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部分行业领域实现初步应用。(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3.关键共性技术“百花”创新工程。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依托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五八同城、海量公司等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推动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跨媒体分析技术等8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同时,开发智能工厂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诊疗、VTM智能银行一体机等一批智能应用集成技术,形成100项关键共性技术和“杀手锏”产品,在脑机交互、智能感知、生物特征识别等3至5个关键领域进入国家布局,最终打造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委)
4.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创新工程。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农业、智能交通与港口、智慧城市与环保、智能商贸物流、智能文化创意产业、智能金融、智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9个领域,拓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开展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工程,以应用需求为主要驱动,每个领域选取应用示范试点1至2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并逐步在天津及京津冀范围内推广。重点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军企业,研发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系统,打造一批百亿级应用产业链,推动各区域差异化、特色化、聚集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委、市金融局、市环保局、各相关区政府)
5.技术平台支撑创新工程。加快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研究,定期发布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和水平的评估报告及对策研究报告,推进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世界智能科技新发展提出中国方案,为我国建立“大智能”创新体系和生态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支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搭建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服务平台,为交通、智慧城市及环保、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超级计算、智能大数据、虚拟实现渲染等多类服务。建设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网联车等应用领域,建设集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市科委、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和其他相关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专家咨询组,开展人工智能的技术跟踪和预判,协助制定政策规划、项目指南,确保战略规划、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决策执行,促进智能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成立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牵头,组建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研究联盟,吸引全球资源。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面向行业的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二)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平台搭建等。发挥滨海新区智能科技产业基金作用,优先向智能科技企业提供支持。支持各区成立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工智能领域,加大金融创新。鼓励银行业对智能科技产业信贷源投入,通过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智能科技企业发展。
(三)强化引企、引技、引智。发挥各区内研究院所、联盟、平台的作用,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聚焦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领军企业,加大技术项目合作,全力引进或在津成立子公司和研发运营中心。持续办好世界智能大会,与国内外优质企业、高端项目、领军人才对接,吸引其来津发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多元要素在我市汇聚融合。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有关组织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津创新创业,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及时宣传我市人工智能新进展、新成效,树立起人工智能发展标志性旗帜,进一步提升我市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及知名度。及时做好舆论引导,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和法律等挑战。支持开展智能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智能科技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Pharma CMC2024-10-15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8-21
数屿医械2024-06-24
数屿医械2024-06-13
数屿医械2024-05-30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4-05-27
药事纵横2024-02-28
药通社2023-12-26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2023-12-13
药通社2023-06-25
2021-09-30
2020-08-25
2020-08-25
2020-08-24
2020-08-24
2020-08-21
2020-08-20
2020-08-19
2020-08-18
2020-08-17
2020-08-14
2020-08-13
2020-08-13
2020-08-13
2020-08-13
2018-08-09
2020-03-15
2020-03-02
2020-03-02
2020-02-21
2020-02-17
2020-02-14
2020-02-13
2020-02-11
2020-02-07
2020-02-07
2020-02-05
2020-02-03
2020-02-03
2020-02-03
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