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区域卫生规划(2014年-2020年)》的通知
徐府发[2014]29号
2014年12月31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各有关单位:
《徐汇区区域卫生规划(2014年-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徐汇区区域卫生规划(2014年-2020年)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为在新时期更好面对徐汇区域卫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统筹规划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区域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区域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沪府发[2013]6号)文件精神,结合徐汇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优势
徐汇区卫生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了居民享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1、总量较为充足。截至2013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11家,其中:三级医院8家,三级医院分院(或门诊部)3家,二级医院3家,社会办医院11家,专业站所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0家,门诊部86家,临床检验中心3家,个体诊所38家,医务室73家。实际开放床位数13972张,执业医师6288人,注册护士8739人。常住人口每千人口床位数12.4张、执业医师数5.59名、护士数7.77名,配置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2、优势较为明显。医疗方面,区域内三级医院实力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高,二级医疗机构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由此构建的医疗服务体系较好的满足了区域居民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需求。公共卫生方面,通过连续三轮的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应对了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疫情,保障了区域安全;通过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
3、利用较为充分。医疗方面,2013年徐汇区区域内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2378万,出院人次44.4万,床位使用率达99.0%;区属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占区域总量的35.7%,出院人次占区域总量的14.4%,床位使用率为97.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占区域总量的22.4%,床位使用率为100.6%,门诊月均及床日费用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公共卫生方面,2013年徐汇区预防接种37.8万剂次,健康档案建档31.6万户,家庭医生签约率64.7%,户籍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6%,0-3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5.8%,高血压常住人口管理率53.9%,糖尿病常住人口管理率44.4%,精神病人管理率99.9%。
4、居民健康水平较为领先。凭借良好的医疗卫生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徐汇区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013年徐汇区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4.10岁(其中男性82.05岁、女性86.19岁)、健康(无伤残)期望寿命74.3岁、孕产妇死亡率为7.0/10万、婴儿死亡率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5‰,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
(二)形势和问题
徐汇区医疗卫生发展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然而对照形势要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地理分布发生变化,卫生资源布局需要调整。徐汇南部地区人口不断导入,长桥、凌云、华泾等南部地区人口已达50万。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存在着北多南少、北强南弱的情况,客观上需要加强南部地区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徐汇区15分钟步行范围内,仍有小部分区域未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需要进一步均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局。
2、人口结构和疾病谱正在改变,卫生资源结构需要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剧,“单独二孩”政策和生育高峰重叠效应明显,客观上要求徐汇区加强产科、儿科、康复和老年护理资源的配置。慢性病为主的疾病谱,要求徐汇区加强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和相应医学专科的建设。
3、居民医疗保健需求持续增高,卫生资源配置需要多元化。本地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支付能力将不断提高,外区/省市居民到本区就医人数仍将上升,区内高端人群、境外人士数量将进一步增长。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办医、发展高端医疗及健康服务业、加强区内二三级医院的建设,需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上来。
4、医疗科技和信息化日新月异,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需要跟上步伐。需要大力加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更新设备、配置必要的大型设备,并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充分利用前沿信息化和医学技术,强化区域卫生信息综合平台的建设,推动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活动的信息化进程。大力培养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才,提高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的水平,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管理要求。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提高二级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支持三级医院做强做精,推进社会办医有序发展,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巩固和提升徐汇卫生“大区、强区”地位,促进徐汇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
1、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建成南部医疗中心和口腔医院。到2020年区属医疗机构医疗床位控制在1300张以内,老年护理床位达到5400张(医疗机构内老年护理床位与养老院内老年护理床位各占50%),精神卫生床位达到600张,康复床位达到700张,社会办医床位达到3300张。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三级医院保持领先,区属二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长足发展,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得到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管理和技术为纽带,组建中山医院和市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三级专科医院的合作。
3、高端医疗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移动医疗、健康咨询等多种服务业态,带动医疗设备设施、药品耗材、商业保险、健康信息等支撑产业的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每年保持较快增长。
4、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4.5岁,健康期望寿命达到76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把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社会和谐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责任,增加财政投入,政府托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参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
3、坚持保证基本、发展高端。既要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又要应对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发展高端医疗在内的健康服务业。
4、坚持提升能级、内涵发展。注重科研、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吸引、集聚高端优质资源,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本区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网底,是区域卫生规划和工作的重点。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探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
1、夯实社区卫生网络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根据人口导入和路网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的布局。完成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扩建,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20年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65家。
2、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分类健康管理”的模式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基本一致,以家庭健康评估为切入点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内涵不断充实,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双向转诊机制运行完善,以家庭医生签约率、利用率、依从性、首诊率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加完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成为社区卫生中心的主导模式,建立梯度诊疗的就医秩序。
3、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和学科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专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到2020年社区执业医师数达到780人,其中全科医生45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640人。组建150个家庭医生团队,其中打造30个提升服务内涵、对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及健康关怀具有领先水平的标杆家庭医生团队。培育2-4个重点全科及3-5个社区特色专科,15个社区特色项目,提升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和学科水平。
4、建立区域检验检测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检验项目集约化服务”,提供高水平、广范围的检验设备和1500项以上的检验项目,并通过信息系统联网的方式,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的检验信息互通、检验结果互认、检验报告就近可取。在三、二级医院成立社区心电诊断中心,打破传统心电检查和诊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诊断准确率和质量。
5、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探索社区老人“养老、护老、终老三老联动”一体化长期照料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服务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久久关爱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协同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老年急救服务、住院转诊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的医疗服务通道。加强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培育,改善医疗护理设施,逐年增加老年护理床位的设置,到2020年,区域医疗机构内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700张,其中区属医疗机构设置150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1200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和辖区内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提高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完善家庭医生与签约老年人的服务提供机制。加强舒缓疗护服务体系建设,根据需求及时增加舒缓疗护床位设置,积极开展居家舒缓疗护服务。做好高龄老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
(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持健康水平领先
整合区域内公共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聚焦健康期望寿命提高,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优势,调动并整合部门资源,创导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慢性病防控水平的提升、管理病种的扩展、管理内涵的深化和适宜技术的推广。社区学生口腔保健工作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控制率提升20%。重视职业健康。
2、加强传染病的预防、预警和控制。加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巩固艾滋病国家确证实验室资质,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卫生监督监测等方面的证据作用;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培训,不断提升社区的预警能力;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工作,不断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标准和办法。继续强化重点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保持在上海的领先优势。不断完善传染病预警处置机制,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给居民健康带来的威胁。传染病疫情规范处置率达100%,接种率≥98%,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95%,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覆盖率≥95%。
3、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以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卫生应急信息化、应急队伍、救治基地三项核心能力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水平、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组建20支应急队伍,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以预防性卫生监督、卫生许可和事后监管“三道防线”为构架,推进过程监管;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提高对现制现售水的监督频次,及时处置饮用水卫生突发事件,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继续加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提升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无证行医、现制现售水、学校卫生和二次供水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充实监督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医疗机构审批数量与监管能力相适应,保证医疗市场健康有序。通过加强徐汇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和人员,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
5、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孕产妇抢救功能布局,优化设施设备,提升服务能级。加强社区孕产妇保健系统全覆盖工作,进一步完善辖区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和高风险孕产妇干预机制。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宣传教育、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与率。加强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着力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拓展儿童保健公共服务项目工作,提升儿童健康水平。积极运用中医药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和常见病的诊疗工作。
6、加强精神心理卫生能力建设。以新建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为契机,全面提升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研防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等级评审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水平。加强精神卫生学科和人才建设;大力推进和完善心理卫生进社区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以三级预警为核心的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把肇事肇祸的风险控制到最低。推进区属二级综合医院建设精神卫生科,探索区精神卫生中心床位分类管理。加强美沙酮门诊和吸毒人员鉴定工作。
(三)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区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整合区域卫生资源,通过科学布局、推动转型、促进联合等方式,全面提高区属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提升南部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整合徐汇区中心医院、大华医院和区精神卫生中心,在龙川北路建设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南部医疗中心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以转化医学研究为特色,兼顾老年护理康复、教学、公共卫生服务和特色医疗服务,辐射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科研、教学、服务和管理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满足徐汇南部地区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全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和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设置医疗床位600张,康复护理床位350张,精神卫生床位500张。加强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
2、推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以管理和技术为纽带,组建中山医院和市六医院两个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分别以中山医院和市六医院为核心,区属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有序就诊。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龙华医院、胸科医院、肿瘤医院、国妇婴、眼耳鼻喉科医院及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特色医院合作,组建不同形式的联合体。支持区属二级医疗机构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支持区域公办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各种联合。
3、加强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区域内三级医院合作,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业康复医院,逐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不同等级和投资主体医院联动,专业康复特色明显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在该体系中,三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区属二级医疗机构作为服务主体,一级医疗机构作为服务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有力补充,形成专业全覆盖、疾病全覆盖、全方位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区域内康复床位达到700张,其中区属医疗机构设置25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450张。
4、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徐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落实徐汇-龙华中医医疗联合体推进,实行“五联”制度,即联合进行重大项目协作、联合开展人才梯队培养、联合推广特色适宜技术、联合制剂区域共享,联合拓展中医医疗新技术。开展技术指导紧密、资源优势互补、双向转诊便利的中医药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各级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在二级医院兴建1家“治未病”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单位中医药特色优势,每名家庭医生要掌握1-2项中医适宜技术。到2020年,中医千人口床位数达到0.48张。
5、建设口腔医院,提升优质资源服务能力。依托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在徐汇区牙病防治所的基础上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设置200张口腔椅位、100张口腔床位,承担本区牙病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开展基本口腔服务和高端服务,立足徐汇,服务上海,力争成为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特色专业全市领先的三级专科医院。加强合作,探索建立口腔种植中心。
6、推动人才和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卫生人才政策,重点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骨干适用型人才和产、儿科等紧缺岗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着力培养5-10位在全市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在本区同行中有相当号召力的领军人才。大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分层次、专科护理和社区护理健全完善的护理队伍。全面支持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扶持10个优势特色学(专)科(如康复科、心内科、中医科、神经内科、胃肠专科、异物专科、内分泌科、口腔医学美学等);培育15个重中之重学(专)科、30个联合攻关项目、100个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和临床转化的面上项目。力争10个学(专)科进入市级、国家级学(专)科,争取每年获1-3项市级以上奖项。
(四)支持三级医院做强做精,为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做贡献
围绕立足于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辐射亚洲的目标,支持区域内三级医院向高端、向特色、向精品、向数字医学发展,形成上海市亚洲医学中心的主要功能载体。在维护医疗秩序、承接后疗病人、提供良好环境、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提升三级医院领先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其在学科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和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增强医院医教研等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创建国家级医院和临床中心。支持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山医院产科建设。支持儿科医院枫林院区的建设。
(五)促进社会办医,形成品牌办医格局
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规划期内,社会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总量的比例、社会医疗机构的办医质量和办医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和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社会影响、一定品牌特色的高端社会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精神卫生、儿科、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专科医疗机构,建立与徐汇医疗大区相适应、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品牌办医新格局。
1、鼓励建设有影响、上规模、高品质的医院。重点支持专科医院和拥有国际背景的医院。新建嘉会国际医院、美华妇儿医院和瑞慈康复医院等。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总量达20家,床位达3500张,其中医疗床位1850张,康复床位450张,老年护理床位1200张。
2、鼓励建设特色门诊部、诊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国际商业保险认可的门诊部、诊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口腔、美容、眼科等特色专科。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配置薄弱的南部地区举办医疗机构。重点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儿科、护理等医疗机构。到2020年,门诊部及诊所总量达170家。
3、鼓励内设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内设医疗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联合,推动开展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优化设备设施,逐步扩大机构服务项目范围,提高机构技术和服务水平。鼓励内设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内设医疗机构总量达100家。
(六)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充分运用本区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和“大院、大所”的集聚效应和优势,鼓励和引进国际先进医药技术研发、销售和转化中心及平台落户徐汇,促进本区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1、积极推进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的建设。联合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重点院所、高校和医院,推动生物医药研发与生命健康服务相结合,聚焦临床研发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业重点领域,完善区域健康服务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品牌提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智慧医疗”,结合云平台、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拓展全程健康监护、多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远程健康服务等行业发展。
2、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和健康保险。通过各项支持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举办具有一定规模,以先进技术、优质服务和先进管理为特征的高端医疗机构,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种类,提高参保人数覆盖比例,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保险机制。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
3、积极推进健康相关产业发展。面向国际,整合区域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特色检查、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的发展,推动健康产业链的形成。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徐汇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列入区政府工作的目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卫生规划的落实。区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本规划,确定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和调整原则,统一规划和布局,调整和优化全区卫生资源。
2、落实部门职责。根据徐汇区域卫生规划,区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联动,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落实各部门职责。
3、加强考核评价。成立徐汇区域卫生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工作小组,建立相关监督评价机制,分阶段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本规划期满后,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二)政策保障
1、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在提供区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基础医疗服务网络及其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建设等投入力度,对符合规划的区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调整予以重点保障,对资源短缺的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评价体系,加强绩效考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以激活医疗机构微观运行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核心,推动公立医院机制创新。建立公共卫生机构综合评价体系,以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为导向推进公共卫生绩效考核。
3、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规范机构、床位、人员、设备、技术的许可准入,新增各类卫生资源,应提供论证报告,以证明符合本规划的要求和标准。加强医院等级评审和复核,健全医疗服务监测网络,完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积分和校验制度。完善诊疗常规和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控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发展卫生行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加强对第三方组织的管理,发挥第三方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徐汇区区域内构建和谐的智慧卫生生态链,产生“业务更智能、管理更精细、居民更受惠”的信息化推动力。完善区域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库、电子病历信息库和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加快推行区域业务协同,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区域监管服务,提升区域内医疗管理水平。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字化医院发展与公卫系统建设。
五、附件
(一)发展指标
分类 |
指标名称 |
指标 类别 |
2013年 现状 |
徐汇区2020年 规划值 |
机构 |
医疗卫生机构数(家) |
约束性 |
311 |
390 |
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占比 |
预期性 |
68.97% |
85% |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占比 |
预期性 |
98.47% |
99% |
人员 |
执业医师数(人) |
预期性 |
6288 |
6600 |
注册护士数(人) |
预期性 |
8739 |
9400 |
社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
预期性 |
3.56 |
4 |
社区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医生数(人) |
预期性 |
1.2 |
1.5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比 |
预期性 |
1.01 |
1.2 |
二级综合医院执业医师研究生构成比 |
预期性 |
27.42% |
40% |
社区执业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构成比 |
预期性 |
79.6% |
82% |
社区执业医师研究生以上构成比 |
预期性 |
7.0% |
15% |
区属医疗机构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构成比 |
预期性 |
72.59% |
80% |
区属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副高及以上构成比 |
预期性 |
20.9% |
25% |
床位 |
核定床位数(张) |
约束性 |
11835 |
15000 |
区属精神卫生床位数(张) |
预期性 |
290 |
600 |
康复床位数(张) |
预期性 |
280 |
700 |
老年护理床位数(张) |
预期性 |
1209 |
2700 |
社会办医床位数(张) |
指导性 |
1127 |
3500 |
社会 办医 |
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区域总量比 |
预期性 |
3.64% |
10% |
健康 指标 |
平均期望寿命(岁) |
预期性 |
84.10 |
≥84.5 (上海≥82岁) |
孕产妇死亡率 |
预期性 |
7.0/10万 |
≤10/10万 (上海≤15/10万) |
婴儿死亡率 |
预期性 |
2.62‰ |
≤4‰ (上海≤7‰) |
健康期望寿命(岁) |
预期性 |
74.3 |
≥76 |
(二)重点项目
项目分类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成 时间 |
建设主体 |
概况 |
机 构 建 设 |
1 |
南部医疗中心 |
2018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规划用地面积为6198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1.0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设置基本医疗床位950张、精神卫生床位500张。 |
2 |
口腔医院 |
2017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地上建筑面积219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设置200张口腔椅位和100张口腔床位。 |
3 |
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2017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置护理床位50张。 |
4 |
社区卫生服务站 |
2018年 |
相关街道(镇) |
根据人口流动及分布的变化,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布局,进行标准化建设。 |
5 |
嘉会国际医院 |
2018年 |
嘉会国际医院 |
用地面积约329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12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82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 |
6 |
瑞慈康复医院 |
2017年 |
上海瑞慈 康复医院 |
使用面积25425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 |
7 |
美华妇儿医院 |
2016年 |
美华妇儿医院 |
使用面积21492.95平方米,设置床位120张(儿科40张、妇产科80张)。 |
机 制 建 设 |
8 |
高龄老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 |
2016年 |
区民政局 区人社局 区卫生计生委 各街道(镇) |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保障高龄老人得到基本医疗护理,促进老年护理工作规范健康发展。增设社会办护理站。 |
9 |
医疗联合体建设 (中山、六院) |
2018年 |
徐汇区政府 中山医院 市六医院 |
加强与三级医院合作,建设中山-徐中心-社区和六院-八院-社区医联体,建立对口单位组织及运转网络体系。 |
网 络 体 系 建 设 |
10 |
应急保障体系 |
2017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应急保障体系,为区域突发事件提供完善的医疗卫生应急保障服务。 |
11 |
老年医疗护理体系 |
2018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以二、三级综合医院老年科为支撑的为老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护理康复单元,在新建徐汇养老服务基地(华泾镇克里斯汀地块)中,设医疗机构及老年护理院。 |
12 |
三级康复医疗 服务体系 |
2016年 |
三级医院 区卫生计生委 |
加强与区域内三级医院合作,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业康复医院,逐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不同等级和投资主体医院联动、专业康复特色明显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
13 |
中医药服务网络 |
2017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以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作为中医优势资源,为徐汇区中医药网络撑起“龙头”,区域内11家三级、二级医院在中医药工作中构筑形成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医疗服务的重要“网底”及平台。 |
公 共 卫 生 |
14 |
实验室 |
2018年 |
区疾控中心 |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检测能力和水平,巩固微生物等的现有水平。 |
15 |
肿瘤防治 |
2018年 |
区疾控中心 |
继续开展大肠癌筛查等肿瘤筛查工作,不断探索其它肿瘤的适宜筛查技术;通过与三级医院的合作,提升肿瘤防治水平。 |
16 |
慢性病防治 |
2018年 |
区疾控中心 |
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病防治水平,慢病适宜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
17 |
重大传染病防控 |
2018年 |
区疾控中心 |
法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做到“五早”。 |
人 才 学 科 建 设 |
18 |
重点学科建设 |
2019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重点扶持10个优势特色学(专)科;培育15个重中之重学(专)科。 |
19 |
学科带头人计划 |
2018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着力培养5-10位在全市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在本区同行中有相当号召力的领军人才。 |
20 |
中医人才培养 |
2018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实施“102030”人才工程,培养10名中医领军人才、20名继承型人才、30名中医中青年骨干。 |
21 |
家庭医生培养 |
2018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通过引进规培生、到国外培训、课题经费资助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庭医生培养。 |
22 |
公卫人才培养 |
2019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外培训、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创造促进公共卫生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
23 |
区卫生政策 研究中心 |
2016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挂靠区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聚焦卫生前沿,重点做好区卫生(人口计生)发展规划、卫生政策研究、中医药发展研究等工作,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
24 |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
2020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以3年为一个周期,在临床专科、社区全科、公共卫生、护理等领域培养一批医德佳、素质好、业务强、有潜力的青年骨干适用型人才。 |
信 息 化 建 设 |
25 |
智慧医疗 |
2020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及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物资管理可视化,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
26 |
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
2016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配合本市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建设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区属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能力,提高徐汇居民的健康水平。 |
27 |
三个中心建设 |
2015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建设影像诊断中心、检验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提高社区卫生诊断水平和效率,使徐汇居民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诊断服务。 |
28 |
区医疗和公卫信息互联互通 |
2016年 |
区卫生计生委 |
建成区域卫生(医疗、公卫)信息与市级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确保区域卫生信息上传和市级系统内容的下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