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83288589(微信同号)
18908392210(微信同号)
18980413049
ChiCTR1900024272
正在进行
/
/
/
2019-07-04
/
/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肠道菌群与无痛无汗症的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肠道菌群与无痛无汗症的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OMIM#256800),也称为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HSAN)IV型,于1963年首次报道,它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伤害性和交感神经元发育障碍引起,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天性对体表和内脏疼痛的刺激完全不敏感,不出汗及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该类患者常有自残行为,如反复咬自己手指、嘴唇和舌尖。此外,常出现由于跌倒、烧伤、骨骼和关节骨折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创伤,及稀发、湿疹和青光眼等独特的临床特征。 尽管该疾病已在全世界报道,但目前认为CIPA在大多数人群中是罕见且零散的。以色列和日本报告了数十起病例,在巴基斯坦,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尚有报道。一项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9年在日本境内约有130~210名CIPA患者。在中国,自1983年首次报道汉族CIPA患者病例和2010年台湾报道NTRK1基因突变与CIPA相关以来,近数十年尽管相继有CIPA患者被发现,但数量仍较为罕见。截止目前,本研究团队通过不同渠道相继在国内收集到40余例CIPA患者,且对每位患者都建立了相应的病历档案,可进行随访。 目前对CIPA患者的诊断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询问病史,若存在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使用解热药物后效果不佳,不存在感染或存在感染但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后仍然发热的患者,同时存在痛觉丧失的患者,可高度怀疑为CIPA,尤其是幼儿(3-6岁)患者。二是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对存在反复发热的患者进行体检以及碘-淀粉发汗试验,发生患者在发热的情况下无出汗现象;对患者实施皮下注射组胺后不会出现红斑的患者,存在全身痛觉丧失或者大部分痛觉丧失的患者。三是依据实验室检查诊断,对患者进行发汗试验结果为阴性,实施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葡萄糖负荷试验的胰岛素反应较差,实验室检查发现NTRK1基因出现突变的患者可以有效支持CIPA诊断。四是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如对患者进行活检发现皮肤组织结构以及汗腺形态不存在异常,但是周围神经无髓鞘,同时伴随细小有髓鞘纤维出现缺失,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则可确诊为CIPA。尽管针对CIPA的诊断方式多样化,但目前尚缺乏简便易行的客观诊断指标。 1996年,美国戈登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了其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揭示了人体肠道共生微生物与人类生理机能、代谢及营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揭示了肠道共生微生物对肥胖、发育,以及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肠道微生物的思考和研究热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消化道疾病、代谢类疾病、免疫类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大量研究也明确指出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检测可为一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此外,根据人体微生物组设计的各种疾病高相关性分子标记物,可用来进行疾病的早期检测,进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 肠道菌群自人类出生脱离母体,就在肠道内定植,我们不禁思考CIPA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相比,或许先天存在差异,而这类差异,极可能用于该疾病的诊断甚至提供靶点治疗。因此,我们期望通过对该类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找到CIPA在诊疗方面的新方向。
析因分组(即根据危险因素或暴露因素分组)
探索性研究/预试验
不适用
N/A
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30;41
/
2019-07-10
2020-05-01
/
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等基本情况相近;健康志愿者需血常规、肝、肾及凝血功能等体检指标正常,既往无手术史;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登录查看因依从性差而导致近15天饮食结构差异较大者。;
登录查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麻醉科
/
Medaverse2024-11-24
小药说药2024-11-24
亚泰制药2024-11-24
BioArtMED2024-11-23
新康界2024-11-23
Rimonci2024-11-23
肝脏时间2024-11-23
精准药物2024-11-23
亚泰制药2024-11-23
昌郁医药2024-11-22